门诊指标的建立,可以实现对门诊管理工作的全面检测和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对提高门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建立门诊管理的监测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面可以分为结构面、过程面、结果面。
一、结构面
医患比;
护患比。
二、过程面
合理用药: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合格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病人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
门诊病历不符合率(SOAP);
人均复诊次数。
三、结果面
满意度:挂号体验、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回应性、隐私保护、环境与标识;
门诊患者收治住院人次及比率;
转诊人次:转出人次、转入人次;
医疗事故赔付金额占收入比率;
门诊患者投诉件数;
医疗纠纷数;
医疗事故数量。
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分为用人效率、费用结构、经营效率。
一、用人效率
用人费用:每人次平均用人成本、用人费用占收入比、用人费用占有效收入比、用人费用占成本比、医师薪资(奖金)每元创造收入、医师薪资(奖金)每元创造有效收入;
人均产值:每医师人均产值、每医师人均有效收入。
二、费用结构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诊察费收入占比、治疗费收入占比、手术费收入占比、挂号费收入占比;
非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药品收入占比(西药占比、中成药占比、中草药占比)、耗材收入占比、检查费收入占比、化验费收入占比;
次均费用;
次均药费。
三、经营效率
利润率
毛利率
每平米产值
每元固定资产产值
每诊次平均产值
每诊间平均产值
存货周转率
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包含停车场、诊间、门诊区域、每台自助机、日间手术室……的使用率。
一、停车场
停车位的周转率;
平均停车时间。
二、诊间
每诊间平均人次。一个诊间看越多人,代表这个房间平均效率越好。
三、门诊区域
每平米人次。
四、每台自助机平均挂号收费人次
五、日间手术室使用率
流程效率
流程效率分为挂号流程、看诊流程、交费流程、领药流程。
一、挂号流程
预约挂号人次及比率;
改挂人次及比率。
二、看诊流程
等待就诊时间:预约挂号患者等待时间、现场挂号患者等待时间;
医师平均看诊时间;
门诊医师看诊迟到率;
门诊停诊率。
三、交费流程
等待交费时间;
线上支付人次及比率。
四、领药流程
等待领药时间;
门诊缺药率。
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可分为医师、护理、收费挂号人员、门诊药房。
一、医师
每诊次平均看诊人次:上午诊、下午诊、夜间诊、工作日诊、假日诊;
每医师平均门诊人次;
门诊看诊超时诊次比率。
二、护理
每一导医人员服务人次;
每一护理人员分诊人次;
每一注射室护理人员注射人次。
三、收费挂号人员
收费挂号人员人均服务笔数。
四、门诊药房
门诊西药房人均处方签数;
门诊中药方人均处方签数;
煎药室人均煎药笔数。
技术及专业
技术及专业可分为日间手术取消率、职称、患者年龄结构(人次及比率)、初复诊率(人次及比率)、开诊科别数、培训。
一、日间手术取消率
二、职称
专家诊平均每诊人次;
普通诊平均每诊人次。
三、患者年龄结构(人次及比率)
四、初复诊率(人次及比率)
五、开诊科别数
六、患者来源
本地患者人次;
外地患者人次。
七、培训
通过看诊及服务培训比率;
通过门诊上岗岗前培训比率。
针对每个流程,会牵扯到哪些纬度,每一个纬度大概会有哪些监测指标。理出来以后再从里面找出哪些是真正需要监测的指标,转化成门诊指标。
这些都是指标。把指标的名称建完以后,就要去定义公式。比如:
次均费用=门诊总收入/门诊人次
经济效率、利润率=门诊利润/门诊的总收入
停车周转的次数=停车场日均总停车数/总停车场的总泊位数
这就是一些指标的分子分母,再根据这个分子分母去做定义。
指标的单位是什么?这些指标到底是是正向指标还是负向指标,还是在区间指标?
正向指标值越高越好,负项指标值越低越好。区间值是高也不好低也不好,要保持在一个区间。
以现场预约患者等待时间为例。等待时间应该是越低越好,越高表示患者等得越久。所以就要在每一项作业里面,先利用思维导图,再转化成Excel,然后去建立各个流程、各个作业的绩效及监测指标。然后在区间的部分还要设上限值跟下限值,在正向或负向的部分要去设目标值。当然要一个指标的管理单位,例如属于门诊的大概管理单位,很多指标应该都是由门办负责。在整个业务活动中,有哪些要转化成这些监测指标,这是运营的工作要做的。
赵老师结语
门诊指标的建立,可以实现对门诊管理工作的全面检测和跟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对提高门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建立门诊管理的监测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1.首先医疗质量面的,涉及结构面的医患比、护患比,过程面的合理用药、病人安全等,结果面的满意度、门诊患者收治住院人次及比率等。
2.经济效率面的,从用人效率来说,比如:每人次平均用人成本、用人费用占收入比等,人均产值,每位医师人均产值、每位医师人均有效收入。从费用结构来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非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当然经营效率也需要深入监测,比如:利润率、毛利率、每平米产值等。
3.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像停车场停车的周转次数、平均停车时间、每诊间平均人次、门诊每平米人次、日间手术室使用率等。
4.流程效率,比如:挂号流程方面,预约未到人次及比率、诊间预约人次及比率等,看诊流程方面,预约挂号患者等待时间,医师平均看诊时间等,还有交费流程、领药流程方面也要做好指标的监测。
5.工作效率,我们可以看医师每诊次平均看诊人次、每医师平均门诊人次等,然后护理的每一导医人员服务人次、每一护理人员分诊人次等,还有收费挂号人员和门诊药房也可以设好监测的指标。
6.技术及专业,像日间手术取消率、专家诊平均每诊人次、普通诊平均每诊人次等等。把这些您所想到的指标整理出来,然后找出真正需要监测的指标,最后转化成门诊的指标,再去做好如何细化落实,比如怎么定义公式、如何设置上下限或区间值等。
总得来说,建立门诊管理的监测指标,不仅能帮助医疗机构发现问题,还能够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让门诊医疗服务逐步优化到最佳状态。
作者:赵钧
来源:医管通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6 10:33: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5 11:22: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5 10:54:42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