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鸿介绍,当前医院药占比27.46%,连同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均低于北京市市属公立医院。在开通医保的情况下,医院的门诊量、急诊量及住出院情况照比2015年增长100到200个百分点。其中,住院患者半数以上为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患者。以“精益医疗”主动拥抱医改,清华长庚作为新创公立医院尤为自豪与骄傲。
人才领先 技术领先
以筑京北地区医疗重镇为目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医务人才扩充明显。院内近200名的全职医师队伍,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以及进修经历,引进的医师队伍包括海外人才,以及来自国内知名三甲教学医院的各医务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去年,院内杰出学科带头人也载誉累累: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获评“中国医学科学家奖”;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获我国妇产科领域最高荣誉“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消化内科主任姜泊教授获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技术领先方面,开业仅2年,清华长庚医院在医疗技术发展上已创下了多个国内首例、世界首例:如进行世界首例体外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联合肝上腔静脉移植重建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骨科成功实施世界首例骶骨巨细胞瘤患者实施切除肿瘤、并植入3D打印个体化适型假体术以及国内首例膝关节置换术后Felix IIB型胫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等,均为医院践行“精准医疗”的典范。
“整合式医疗”守护健康
“整合式医疗”是清华长庚医院近年创新服务的重点,从急诊、门诊到手术,由此切实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2016年3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通脊柱脊髓联合门诊,一位患者挂一次号,就可享受多学科多位医师的联合诊疗,以此为特色,医院已开通肝胆胰疾病联合门诊、晕厥联合门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联合门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门诊、女性生殖整形门诊、臂丛神经病变诊疗中心等,均为多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多科综合性诊疗服务。
急救系统也彰显整合式医疗。医院整合急诊、重症与普通内科于一体,形成急重症医学部,围绕患者和病情,形成诊疗链条。
以“心脑血管病救治中心”为典型,该中心于2016年5月建立,为京北地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打通神经中心、心脏血管中心、急重症中心、医学影像、检验、信息资讯、介入导管室,以及医事、财管、后勤等临床及行政部门,为该类患者入院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中心成立不到1年,进入绿色通道的脑梗患者100余例,其中28例达到溶栓指标,平均52分钟内完成溶栓,低于全国72分钟的平均值;成功抢救心梗患者120余例,平均68分钟完成心梗抢救,低于全国90分钟的平均值。
科研、人才培养双引擎
两年来,医院成功立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泌尿外科李建兴团队完成的《超声定位两步法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获得了2016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5年度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推行“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训”,清华长庚医院现有160名住院医师,均招自协和、北大、华西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6.7%、90.9%,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同时,住院医师培训接轨国际,清华长庚医院先后接收了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医院专科培训医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住院医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住院医师,制订培训计划及考核,在医师培养方面形成国际交流。
2016年,清华大学还启动了“清华医学英才”项目,首次招生面试工作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举行,该项目是在清华大学住院-专科医师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入选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培养与强化训练,实行全程导师组制,包括科研导师与临床导师,培养期间可提供国际培训交流机会,拓宽其国际视野。
2017年的发展规划,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介绍,医院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的学科布局,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突显出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科室,包括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以及心脏内科、泌尿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妇产科、康复医学科等等,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作为一家综合性公立医院,将以这些专科为代表,带动全院40余个专科的共同发展。践行公立医院改革的社会责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在整合式医、医务人员激励机制、医疗服务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探索。
作者:相久大 时间:2025-04-25 10:21: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5 09:59: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4 13:44:3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23 16:56:1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4-22 16:56: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