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位顾客进店购买拜糖苹50mg*30片,这是阿卡波糖的进口产品,厂家是拜耳制药。看到药店标价是29元一盒,顾客说之前在医院开的是5.69元/盒,面对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药店很耐心地做了解释:因为该产品是带量采购的中选产品,厂家在医院执行的是中标价格,医院也对企业承诺用量保障;而该地区目前药店的销售没有并入带量采购管理,因此厂家是按照非中选的正常市场价在卖,药店进货价格就很高,所以院内院外价格不同。我们仔细与药店确认后发现,这种因为带量采购中选在医院价格极低,而院外价格超过十倍不止的产品还有不少,医保都是按比例报销,并没有划定报销的基准价格。
笔者感触:
“医保都是按比例报销,并没有划定报销的基准价格”,没有普遍地建立完善支付标准,在门诊统筹用药价格管理上,医院门诊和零售药店都有很多空子可钻。且不管是针对有没有集采的药品。
这非常地打击、抵制集采成效,并且这是医保待遇政策带来的问题。某种意义上,待遇是基础,支付是根本。民主是基础,集中是根本。集中不是指集采,是指“划定报销的基准价格”很迫切。
某种意义上,“划定报销的基准价格”就是支付方式改革,有时是对“医+药”划定,有时是对“药”划定。
有了门诊大统筹,医院、药店仍可能对集采降价药品的准入、销售不积极,这对医保基金、患者自负不友好。
在药店端,量的管理不难解决,只要不是欺诈骗保,患者自然会控制并决策购买量。关键是价格虚高的治理。
且集采降价药品以外的药品量,加七加八并不算少,集采降价药品很容易处于最后一公里被“围殴”的险境。
应当关注:医院、药店从消极协同集采、药价改革中多收了多少,并使医保、患者多付了多少。并需要管治。
这是使集采、药价改革在基层、终端让群众有获得感的工作重点。支付方式、支付标准、集采宣教发挥作用。
有可能是医院不得不积极履行协同集采,而药店则“口惠而实不至”“表面上做样子”,使药店的实惠性偏低。
这倒逼一部分药店积极发挥部分集采药品对潜在用户的引流作用,同时获得一定加成率及其他药品配售流量。
感谢中国药店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5 11:22: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5 10:54:42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3 13:49:4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