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围手术期治疗”是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要着重考虑的发展方向。
通过笔者对不同省份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的调查,疼痛科床位在100张,月营收100万左右的,基本都是“围手术期治疗”模式。
所谓的“围手术期治疗”模式,就是以开展微创手术为中心,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开展康复治疗含中医适宜技术的复合治疗;对于未达到手术治疗指征或者不愿意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总称为疼痛围手术期治疗。
基层医院疼痛科为什么要开展围手术期治疗?
市场需要、患者需要,医保需要。三方面需求促使围手术期治疗成为提质增效的核心模式。
市场需要。是从竞争层面分析得出的结果。市级医院、省级医院无论是设备还是人都要比县医院占优势,手术开展量相对更多,涉及到的科室也更多,床位紧张,3-5天出院是常态。那么对于术后康复这块,县医院可能就是最好的承接单位,涉及到术后痛、麻、胀的自然也就进入疼痛科或者康复科治疗。
患者需求。对于急性疼痛患者,特别是经济条件一般、社会资源匮乏、医疗认知不高的患者,县医院就是他们首选治疗机构。急性疼痛患者,根据诊断,涉及到脊柱相关疾病,并符合手术指征的,开展微创手术是对患者最为有利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后再开展相应的中医治疗及康复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满意率更高。
医保需要。全国大多数省份,特别是基层医院,DRG/DIP的实施,让大部分非手术治疗的病种住院费用降低了三分之一,原来4000-5000的住院额度,变成了2000-3000的额度。医院收不上来钱,利润降低,特别是以西药为主的治疗已经没有生存空间。
增加中医项目势在必行,对于疼痛科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疼痛,也是大势所趋。
能开展手术的入手术组,利润有保证;不能开展手术的,开展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利润也会得到保证。
如果把疼痛科和康复科做个合并,可能效果更为理想。康复科长周期住院为病人康复和医保结算提供了解决路径。
基层需要疼痛科
疼痛是除三高外的大病种,就近救急是核心
目前基层公共卫生普查还未涵盖疼痛,但疼痛是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慢病后的第四大病种。社区老人除了三高,就是各种慢性疼痛,颈肩腰腿痛普遍性存在、肌骨退行性疼痛发病率高达90%。
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在50%以上,滑囊炎发病率在30%左右,筋膜炎发病率在40%左右,这些疼痛类疾病在逐年反复发作后,已经变成了慢性病。治又治不好,不治又难受,这一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抬升了各类膏药和外用擦剂的销量。
老年人大范围疼痛的现实呼吁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增设疼痛科,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快速为病人止痛进而治痛。
急性疼痛治疗技术实际上有很多种,西医的封闭针,中医的针灸、按摩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起到急性止痛的作用。
这里特别提下长信疼痛康复医生集团的急性止痛治痛技术,如宫廷理筋术、一针通(套管针)快速祛痛术、中医气针等。通过组合治疗,部分病种可以在30分钟内止痛,在1-2天内明显缓解多种陈旧性疼痛,通过15-30天的疗程治疗可以将椎管狭窄、肌膜炎等病症临床改善率提高到80%以上。
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引进这些技术,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就近救急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医院基础资源配套
决定“围”还是“避”
对于“疼痛围手术期治疗”模式,不同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资源可以选择“围”或者“避”,进而选择“专”。
怎么讲呢?县人民医院尤其是县中医院,尽量选择“围手术期”治疗疼痛。一个原因是县医院基础设施较好,绝大多数都配有层流手术室;二是公信力较高,容易推广微创手术治疗;三是可从保守与微创多个层面解决患者需求,防止医保外流,增加医院营收。
而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选择“避”进而“专”,发挥就近优势、便利优势,为周边老人服务,专攻中医止痛技术提升,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服务社区居民。
合作共建技术引进
是疼痛科快速发展的涡轮增压器
发展最快的办法就是合作,越过“0”,直接从“1”到“10”。
发展疼痛科、康复疼痛科或者肩颈腰腿痛科,找到技术输出团队很关键,而不是请一个学术带头人空降到医院,这对于县级医院来说基本是不能完成的任务。退而求其次,合作成熟技术团队,通过高频巡诊带教,北京医院进修,后期临床支持,则是更快更好的办法。
中医技术这块,国内有团队并按体系输出的,一种是省级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科主任带队,调动整个团队提供帮扶,不断派出不同层次的技术骨干到地方支持,持续2-3年,才能看到扶持的效果。速成不存在,有基础还要做深度配合,逐渐强化才能成功。友情支持的事,可遇不可求。
另一种则是像长信疼痛康复医生集团这样的团队,提供半商业化合作。以团队的力量做医教研一体化输出,通过北京带教进修、专家巡诊、中青年专家驻点帮扶等不同的组合形式,实现技术“同质化复制”,完整复制“长信模式”落地基层医院。共赢关系,才是稳定的合作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是和某个专家合作,以笔者疼痛科合作共建的经验看,成功几率非常低。你需要的是建设一个团队,不是合作某个专家“飞刀”、“飞诊”。专家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团队建设分解到每个人的身上,才是学科建设的中心思想。
专家来了有量,专家走了归零,浅层合作的时代已经过去。
榜样是前进的方向
疼痛科成功共建合作案例
疼痛科学科共建成功样板,像深圳龙岗中医院,2023年营收3500万;潍坊市中医院东区推拿疼痛科2023年营收1600万;赤峰中医蒙医医院2023年疼痛科营收1200万;青岛即墨京原民营专科医疗集团,2023年营收近亿。
疼痛科,流量科!
哪个患者群大,哪里机会就大,自然跟进的速度就快!对于疼痛科也不例外。
具备易复制、易学习、低成本、泛众式这四个特点,是基层医院选择疼痛诊疗技术的金标准。先开展,后提升,再拔高,按这个思路开展,疼痛科才能建设成功。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1-13 17:28: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1-13 11:09: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1-11 13:52: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08 10:51:0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1-07 17:48:03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1-07 14:41:36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