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绩效管理指标设计中,必须使被考核者朝着事先设计好的方向前进,通过实现医院目标来获取自身利益。否则,基于人追求自身最大效用的本性,人们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员工有可能会为了一己之利而损害医院目标。因此在绩效方案设计之初需要就需要设计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充分反映目标的达到程度,为进行员工的激励、科室的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比如在设计住院工作量奖励时,首先想到的基本公式是:
住院工作量奖励=科室出院人数*每出院人次奖励值
但是,现实情况是医院内部不同科室平均住院日相差很大,例如,消化内科可能只需要住院5-6天,而神经外科脑外伤病人则可能需要住院15天。于是需要把公式再精细化,变成:
住院工作量=科室出院人次*min(科室目标平均住院日,科室实际平均住院日)*每住院床日奖励值
由按人次奖励改成按住院床日奖励。上式中,目标平均住院日与科室实际住院日取最小值,是为了提高床位使用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日。同时也使得科室不能一味地做低平均住院日,或导致治疗不足,影响患者康复;或者收治轻病人,影响医疗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这时候科室就会做策略选择。最优,实际与目标一致,但是很难做到。在病人收治不足的情况下,次优;实际平均住院日大于目标目标平均住院日,至少能够按目标平均住院日计算奖金,并容易做到;最差,实际平均住院日小于目标平均住院日,按实际平均住院日计算奖金,钱最少。
于是必须加一个调节系数
对平均住院日超标加以控制,提高床位使用效率满足患者需求,体现医院的公益性。不能由于提高效率,平均住院日降低(假定不是弄虚作假收治轻病任),接近目标值,扣罚反多。而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日超过目标值,扣罚反少。上式中α一般取2,因为实际平均住院日不太可能高达目标值的2倍,若真是有此情况出现,则说明应调整目标值。
最后的住院工作量奖金公式如下:
举例说明,某科室实际出院人次100人,目标平均住院日为10天,每住院日单位奖励24元。假定实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8天、10天、12天。
假定1,100*8*(2-10/10)*24=19200元;
假定2,100*10*(2-10*10)*24=24000元;
假定3,100*10*(2-12/10)*24=19200元;
实际平均住院日超过与不足都是19200元,只有合乎目标才会最高。从积极的角度使用“霍布森选择效应”,从而发挥绩效的导向作用。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7-14 14:14:2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7-09 14:12:5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7-07 13:30:1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7-03 14:12:0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7-01 11:18:2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25 15:11:09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