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原下属医院的年轻外科医生,给我发来短信,说,钱总,您还记得我吗?原来XX医院的XXX。我当然记得,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用心、勤奋、敬业,具备一个外科医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10多年前,在旗下某医院做外科医生。由于表现不错,医院当时送他去上海某医院进修了普胸外科。一年后回来,把医院的胸外科撑了起来,还做的有声有色,除了能够独立开展和处理常规性的常见胸外伤以外,还在外聘专家的支持和参与下,陆续开展了很多肺部肿瘤的手术。
可惜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小伙子离开了这家医院,为此,我还严肃批评了当时的院长,没能留住和用好这么优秀的医生。走了一个人,多年心血白费不说,还垮了一个好不容易建起来的科。
这次他来信与我说,他离开医院后,到了临市一家公立区级医院的胸外科工作。开始蛮好,也帮这家医院创建了胸外科(在一家县级三级以下医院要开展胸外科,一般很难,所以,胸外科一般也是这类医院里面最后开展的二级外科),业务也开展的不错。但是,最近几年,科室业务开展情况,却是每况愈下。主要原因是,除了支付模式改变给业务开展带来全行业一样的困难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市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快速扩张与发展,给与市级大医院同处一城的区级医院带来致命的影响,处在市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夹缝中,业务空间愈来愈小——这一点,我在一篇文章中就有明确阐述。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便是这些医院的外科系统。
他与我说,很迷茫,这样下去,他的业务可能会被边缘化,个人也会被淘汰。处在人生的有一个十字路口,问我有何建议。
我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为科室困境的救济,有没有做过什么,比如,借助省级专家之力、进一步专注专病,等等。他说,该做的也都做了,就是没效果,业务还是在持续式微。
这种情形之下,同行们,尤其一些年轻的同行们,应该作何准备?
是的,新形势下,行业内卷,很多医院(绝大部分社会办医、位于设区市区的区级公立医院,甚至很多县级医院)的硬核学科,都会慢慢萎缩,资源被高质量发展下高歌猛进发展的市级、省级医院所虹吸,最后彻底关科。
其实,给行业同行职业生涯带来严重冲击的何止是这样的原因。支付方式改变、支付能力的严重不足,以及公立大医院的大规模扩张,一正一反,两方面的冲击,给全部社会办医和很多小型公立综合医院,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有的甚至是致命的。
于是,很多学科要关科,很多医院要关门,自然,很多同行就会面临像我上面这位原同事一样的困境——职业生涯面临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人的一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必须要做好一些准备,才可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就如天阴下来了,尽快备一把雨伞,否则,一旦雨下,你会猝不及防,无处藏身。而若你备了雨伞,则一旦下雨,你照样可以在雨中前行,反而成为为数不多的前行者,下雨反而成为你胜出的机会。
职业生涯何尝不是如此。
行业的暴风雨在陆续来临,随时有可能降落到你的头上,准备雨伞,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首先,知法、守法。整个医疗行业,无论公立民营,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必须依法依规运营的时代,这就要求全体从业人员,必须学法、知法、守法,无论是廉洁行医,还是依法执业,都必须守法,否者,你可能无法承受违法的代价。轻者罚款吊证,重者被抓入刑。可以这么说,建国75年以来,没有一个时期,医生因违法触犯刑律被抓的数量有如此之大,无论是公立医院的贪污腐败,还是民营医院的非法执业与骗取医保。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让人尊敬也让人羡慕,但是,谁又能想到,这又是一个因为执业触犯刑律犯法被抓——职业犯罪最多的一个行业之一!未来几年,行业执法的宝剑,将愈舞愈紧,全体从业同行,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法律红线守不住,职业生涯基本完结。
其次,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或者在你原来的专科基础上,进一步做细分。比如,胸外科医生是否专注肺结节专病?通过进修、培训,第一时间掌握肺结节最前沿的诊断治疗技术,成为一地的专病专家;内分泌医生,我可以专攻糖尿病;血管外科医生,我可以专攻静脉曲张,等等。也可以向某些适宜专科转行,如转行做老年病、康复、慢重症、肾内科——血透、抗衰老、慢病管理、体重管理,等等,这些专科有很好的业务前景。一旦选定,你可以用半年到一年时间,自费进修、学习,成为专科专家。
第三,充分用好新媒体,做好个人IP。在自己具备一定的专科专病技能前提之下,你最好能通过新媒体,做好自己的IP。在我认识的一些医生中,就有好几位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医生,就靠自己打造个人IP,业务声望得到很好提升,并聚集拥有了一批固定的病友粉丝,业务开展有声有色,且早已不受自己所在医院平台的影响。我想,这也是医生的最好境界。当然,最近,国家卫健委发文,对医生个人IP的监管更加严格,所以,也同样要注意合规。
一旦你现在的专业发展碰到瓶颈甚至关科,现在的医院陷入困境甚至死局,你不妨静下心来,做一次自我体检,自我疗愈,从以上三方面着手,做一次系统的自检学习和调整,以适应行业变局。
而我更想建议的,即使那些正常运营中的医院的医生,最好也能未雨绸缪,行业风雨来临,何时、何地,都不一定,带上一把雨伞,总是没错。
行业危机,不妨淡定,说不定,也正是个人调整自己、积聚能量、重新出发的最佳时机。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4 12:01:2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