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请放社会办医一条生路(之二)

25年07月29日 阅读:220 来源: 钱培鑫原创 IP属地:浙江省


6月12日,中人健公众号首发《请放社会办医一条生路》,几个平台累计阅读量突破10万,

留言转发点赞推荐累计突破5000,用流行语来说,这是一篇爆款文章。

 

无疑,作为一篇严肃稿子,能有如此阅读量,文章内容肯定触及了行业和社会的一些痛处,让人感慨,教人思考。

 

一个多月来,收到了大量的正向响应和支持,这些人相信绝大部分应该是行业从业者,或对行业比较了解的人员。感慨和呼声有两种:一是社会办医受苦久矣,还罗列了很多自己遭遇的不公,似乎终于听到了为行业发声的“正义守望者“;二是面对当前的困境,大家都在思考和寻找出路,如何可以度过难关,大家也依然相信社会办医是有未来的。

 

不过,也让我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收到很多反向信息,否定社会办医。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有说,“民营医院,早就应该关门大吉了,ZF打压是对的!”

 

我说,如果您了解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医疗行业状况,您就不会这样说了。那些年,“看病难看病贵”是全社会喊的最响的一句话,医疗纠纷一度成为社会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求医”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名词,说的是病人找大夫看病。到了那个年代,似乎完全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突出在一个“求”字上面,央求、请求、求助。病人到医院看病,经常要看医生的脸色,受气是经常的。于是,医患矛盾持续激化,医疗纠纷持续严重。百姓急,社会急,ZF急。于是,国家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到本世纪初随着社会办医的快速扩张,医疗资源的紧张得到极大缓和,“求医”一词也慢慢淡化,也才真正成为历史名词,医患矛盾持续缓解。

 

在国家并没有特别加大对医疗行业投入的前提之下,这是社会办医的最大功劳。

 

社会办医的历史贡献,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供需平衡,提供多样化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医患矛盾。

 

有说,“一看,你就不是真正懂行的,公立医院有ZF补贴,日子还很难过,民营医院没有ZF补助,还照样活得很好,说明他们确实很赚钱,赚了黑心钱,ZF不搞他们搞谁?”

 

我说,我是懂行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管理者、投资人都干过。体制不一样,在某些方面就没有可比性。举一个例子,您就明白:供应链利益,在原来的公立医院体系里面,是一条既闪光又灰暗的链条。毋庸讳言,这条链条拴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可以负责任的说,医保覆盖及收费模式改变、集采以前,医院这条链上产生的利润(姑且称之为利润)应该是医院总收入的20%-30%左右,哪里去了?路人皆知。而民营医院(也只有纯民营医院,不包括那些“假民营”),则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归老板,也就是归医院了。所以,民营医院赚钱,相信绝大部分赚的并不是黑心钱。

 

有说,“本来社会办医是好事情,可社会办医好多血透室据我所知99%的都套医保基金的钱,多的很。为了拉病人去透析还各种返费,车辆接送,等。”

 

我说,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社会办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即便公立医院也一样,问题总会有,存在的问题必须查、打、改。但是,我们要求公平也要公正、合规也要合理。就您说的血透接送,我就不认可这样的机械式一刀切。车辆接送患者视为“诱导就医”的起因是这样的:早年间,医保刚覆盖之初,很多小微民营医院,为了“获客“,他们安排车辆到各个地方去接送“患者”,甚至早上接来、晚上送走,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病。就是虚假住院、套医保钱。是真正的诱导病人虚假住院,应该是医保严打的对象和情形。然而,血透患者,是实打实的病人,每周3次往返于血透机构的通勤,是他们最大的痛点。要知道,目前国内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透治疗率只有不到30%,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通勤问题。所以国际上,医疗机构甚至ZF,都千方百计在解决这个问题,血透车、专用班车、机构下沉,等。纯粹是为了解决患者的最大痛点:通勤。要知道,这是纯粹的、真正的为患者着想,怎么也就成了诱导就医?到底是谁的脑子和行为出了问题?今年年初,一家有开诊多年、有150位患者的位于某县城以外城镇的血透机构,患者都是周边乡镇农村很多是山沟里的,平时医院有5辆专车负责接送,这一次,说上面要做专项检查,他们只能停止接送,这样,可能有一半以上患者会停透、减透、转透,所以,他们本来已几乎在保本运营,现在只好关门大吉。是的,这样的机构、这样的医院可能会在这样的打击之下,都关门,但真正的受害者,除了医院,还有那么多病人,也将被乱箭所伤。

 

更为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样血透,在很多地方,ZF出台,对在公立医院治疗的患者,给予专项补助,而在民营医院的,没有。民营医院你自己要补贴给病人,就是违法。让我想起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更进一步去探究,完全一样的政策之下:医保、收费、医务规范等,公里医院建设ZF投资不说,日常运营,还有财政补贴,行业困境之下,运营艰难的呼声也随处可闻。社会办医,还能活下去吗?

 

有说,“看样子,民营医院应该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可以退场了。”

 

我说,大错特错。在中国,尽管前二十年,社会办医的扩张与发展有点过快甚至野蛮,但由于各种原因,它始终没有承担起它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反观国外,美国、日本,每一次医疗改革的结果,对公立医院的冲击,往往比私立医院大,所以,他们的私立医院反而变得更优秀。而我国,最遗憾的问题,就是改革总是颠覆式而不是循序渐进。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计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医疗行业也一样,从“控制公立医院发展,把空间留给社会办医”的公立医院一床难求、民营医院野蛮扩张,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规模全面扩建、社会办医跌入深谷,期间不过10年时间。当然我们不该妄评国策、妄论国是,但是制定政策的专家们,还是不要总是闭门造车,总是让这辆车不是左倾就是右斜。

 

民营医院的使命远未完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百姓医疗健康需求的多样化,是公立医院无法满足的。社会办医的责任和担子将愈来愈重。

 

社会办医在自律守法、规范运营的前提之下,强烈呼唤公平公正。比如公平,政策层面,绝对要真的一碗水端平,针对患者的补贴政策,公立民营一定要一致,如对血透等特病患者的补贴;执法不能倾向性执法,对公立医院用的是橡皮剑、对社会办医用的是钨钢剑。又比如公正,一样的行业环境(收费、法规等)之下,公立医院有ZF补贴,社会办医当然不能也要求补,但在有关税务、政策优惠等方面,应该也应有所倾斜,以弥补财政补贴的缺失,这叫公正。就像大人小孩在露天影院站着看戏,都站在地上看、大家脚下都不垫高,这叫公平,但小孩看不到,这个时候就应该给小孩垫个凳子,这叫公正。

 

……

 

对行业的批评甚至否决,都在情理之中。但更多的,是行业的诉苦与无奈,甚至攥得出血泪。一个字,难。

 

这一个月内,又是碰到了两个让人感觉既苦又忿的“苦难”医院和老板。

 

一家位于某省某县城以外此中心城镇的二级综合医院,由于投资人其他医院的医保犯案受牵累,医院处于半停业状态,再下去,难保不关门。投资人是一位从一家地方知名大医院辞职出来办民营医院的专家型院长,下海创业,也是借了国家大力扶持社会办医的东风,在当地先后举办了多家医院,业务高峰时,营收达2个多亿。一直以来,他正直、专业的形象,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在业内影响都十分良好,还是当地行业协会会长。这样的投资人,情怀可能会成为他的致命因素。与我一样,真的把医疗当成事业来做了。而且,很多时候,总是认为政策是长期一贯的,ZF与LD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脚下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宽的,社会办医的春天也肯定回来的。于是,他把多年辛苦攒下的钱,又举债数千万元,响应某地ZF召唤,投资办了一家二级规模的综合医院。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医院刚有起色,行业寒冬跳过春天先到,使他的事业顿入艰难。而真正让他几陷死局的是一个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医保违法案。旗下一家医院的一位医生,与外部人员串通,用患者医保套取并转卖药品获利被查,作为实控人、法人代表,自然受累被关近月。这下子,整个盘子都乱了,事发医院关门,另一家运营良好的医院紧急压缩改一级医院,上文提到的医院由于建设时尚有负债,老板出事,内忧外患一并发难,终致陷入半停业状态。我过去看时,门诊部全部关闭,住院部也就留下个位数病人,就像一个ICU的病人,奄奄一息。

 

一位好好的大院长、大专家,满怀一腔热血,满抱情怀,花甲之年,竟落个如此境地。“那家医院的刑事案子还没有了结,很多事情也无法了结,医院已经关了”,离开时,他苦笑着与我说。除了唏嘘,我与他更有殊途同归的狐兔之怜。但看得出,希望还在,强者不倒。

 

另一个事例,是这两天的事。位于某省城的一家三级规模的医院,是疫情期间当地区ZF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业第三年,经营一直很正常,业绩增长也很快,但这一次他突然跑去ZF有关部门,正式递交破产申请。在别人引荐下,找到我时,他似乎气愤多于无奈。

 

投资人是一位个人,非医疗行业人士,但很有远见和睿智。医院前后投资已近2个亿(系租赁场地,装修、设备与前期费用有点大,足见其办医的决心与诚意)。由于医院属于新办,所以增长自然不是常规性的。2024年度汇算,由于比上一年度的增长太高,所以被扣1400多万,达45.2%。问题事先并没有与医院说,有这样的规定。估计老板也是生意场上的老将,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不对称“做生意”的。

经过沟通,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逻辑:我们的医保政策一直以来,确实有一种公平但不公正的逻辑:总量限制和增速限制。规定,医院每年的医保支付总量无论年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一刀切,这样的规定看似公平,但问题来了:新办医院怎么办?对新办医院绝不公正。一般5-10年以上稳定经营中的医院,年度业务量增长不会太高,目前医保支付严控情形下,更是不增反降。但对新办5年内的医院,就不一样了,每年增长肯定在50%甚至更高。这样,就如一个成年人与一个小孩子,给他们定一个规矩:每年的身高增长不允许超过多少,否则就要打甚至杀。这样,对小孩子来说,还不如把他掐死算了。这是这次这位老板明白这个医保政策的底层逻辑之后做出的“自杀”决定的原因。

 

见面后,我们做了简短沟通,最后达成共识,要想办法,不能死,因为“死”也不容易,并不是你想“死”就能“死”。医院一死,次生风险不可控!于是,我们一起想办法,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社会办医确实需要行业自律和整改提高,打击和杜绝一切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但,社会办医必须长期存续和健康发展,这是社会的需要,百姓的需要,我相信,D和ZF也需要。

 

2025.7.26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680阅读

中国人的“造神运动”和“灭神运动”!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30 14:21:52 文章来源:原创

22916阅读

医美机构为什么不怕跟上游厂家掀桌子?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4 07:44:32 文章来源:原创

61012阅读

今日医美,合规是凌迟,违规是斩首!(下)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6:29:43 文章来源:原创

4245阅读

都想一夜暴富,没谁想一夜暴雷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7-10 15:29:39 文章来源:原创

4682阅读

用信仰的火把,照亮医美行业发展前路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4754阅读

医美只是一个小的行业,既然上了擂台,就不要害怕竞技。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浙江和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浙江长兴人,博士,外科副主任医师,高级经济师。浙江和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浙江和康医疗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同时担任浙江省社区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湖州师范学院导师及客座教授、浙江省浙商经济发展中心主席团副主席、浙江省企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发起人、常务理...
职业亮点
浙江和康控股集团董事长,身兼多职,行业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