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有人问,如果有这么一个药品,有多个不同的适应症,那怎么定价、支付呢?
我晓得,我从丁锦希老师的一篇文章里见到过,有些OECD国家地区还真是分开定价、支付的。这多么文明、科学啊。
看中国医保简易续约的粗糙态:当你续约时,增补了新适应症。有人说,要不要考虑降价?有人说,要不要走走看啊。
一具体就深刻。这里需要定性、定量地做实做细。每个适应症都有一个谈判模型,两个适应症的谈判模型加来新模型。
而且模型一般都是偏向于定量计算。有时是要搞一搞定性评价的。举例:一个普药的新增适应症,能治疗某种罕见病。
这不是应该鼓励么?怎么还能直接地进行朴素计算呢?这应该见缝插针地把药物经济学、以及其他交叉学问学科纳入。
多个适应症中的某个,是能贵点的。这考验医保与医疗的文明开化程度。也是一项尊重科学、尊重人文的大历史建设。
带来的副作用是在粗糙的业态运行中可能有不少医保违规、欺诈骗保。就像装糖尿病开索马鲁肽来减肥。
因为这个新增适应症解决了临床空白、短缺问题。医保谈判程序中包括药物经济学利用,这是政治正确。
而基金承受能力,是经济正确。政治正确的药物经济学,是利益博弈各方共有的一门文明语言,以证明大家都不鲁莽。
但客观讲,药物经济学是走个过程,十人来算,能有十几种结果。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一般不成问题。
药物经济学在医保谈判里有一个宏观结果利用,就是年治疗费用三十万或五十万这个门槛,目前很管用。
说白了,一个药品能卖多贵,同业都较能预判。对贵或者贱了,都比较敏感。药品竞争力少有石破天惊。
感谢未名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