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完善惠民保产品经营理念,提高健康险运营管理能力

21年10月21日 阅读:15839 来源: 码万祺原创

  10月18日,笔者有机会与几位关注惠民保的老师交流,又受到不少启发。专门记述一下。笔者感触:惠民保今天“火了”,离不开“三大样”支持:一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让医保部门、参保职工群众广泛地接触到商保机构及其服务;二是网络互助平台,让监管部门、参保用户感到事态不透明、不可控的恐惧、忧虑;三是《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做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怎么又快又好地试点呢?分散在各地的惠民保产品是试点。


  接下来,笔者表述几样新得到的启发。不对处,请批评。


  惠民保有大前景


  据报道:Aetna从政府业务获得收入曾占据50%以上,Humana的政府业务收入占比83%。类似惠民保这样的政府业务,在美国健康保险市场里,帮助保险巨头及初创者快速做大规模。


  目前我国正在追逐实现健康保险保费突破2万亿,外行看比例(保费),内行看基数(用户)。举例:像三明市、衢州市等,惠民保产品投保率达到很高水平,先有量,也有质,也有价。


  关于医保、商保未来“分道扬镳”,社会医保是强制方案,以惠民保为代表,第二选择充沛。只要认准市场经济永远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底层逻辑,惠民保及商业健康险就永远有发展。


  恰恰沿着这条逻辑,社会医保需要防火墙,商业健康险充当巡游者,两者联合做业态治理。两者又有竞争:商业健康险无法、无动机比社会医保提供同质保障且保费更低,这不现实,更不商业。商业健康险更宜在用户可承受保费水平上提供同样高效、或补充范围的再保障。


  社会医保对惠民保、商业健康险宜保持警惕:想烧钱?不给机会。只有烧服务,才被鼓励。烧钱或烧服务,逻辑转化了,有很大不同。反垄断管制烧钱,投资人看好烧服务,就这样。与美国相比,我们需要强制国内各地都搞惠民保么?目前没有明文,国内惠民保还不成熟。


  对商保机构来说,惠民保实践就是创业,能力培养重于规模扩张。行业内卷在外部有阻拦。比如:确定惠民保承保单位时,采取综合评分法或直接成交。但业务内卷必须深刻、到位。反映到惠民保的保费水平,太高太低都不合理,大家对保费敏感。是骡子是马,先看运营。


  惠民保不应僵化


  有人指出:一些政府主导的惠民保产品定价时,为承保方设置较高赔付率,且不让涨保费。笔者认为这虽是当前现实,商保机构不应因小失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谁都要实事求是。


  穿透这些表面阻碍,进入到惠民保做事的时候,思考:条件限定下,能做几年,怎样有为?打个比方:高中要读三年,然后迎来高考。高考理论上是公平、效率的一种竞争,你行么?


  过去商保机构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地方医保部门在人财事物方面可能曾摆布不清边界。现在到了惠民保干事场景里,需要放下包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不支持做也做。


  与美国MA市场中的参与商保机构不同,它们很多是从HMO战争过来的老兵,新兵蛋子少。但美国健康保险市场的HMO能力、体系也不是天生学会的,从追赶角度看,保险还是厉害。


  期待惠民保在当前做好几件事:一是增值服务,比如上门护理,有预算,有发生,有评价。二是筹资投保与待遇调整可以联动,要兼顾严肃性,总结规律性,要给各方一个平衡预期。三是惠民保场景要多做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比如金华就有住院、门诊、康复治疗的点数法。


  有人要问:住院支付方式还没闹明白,干嘛去做门诊、康复治疗的点数法呢?商保有需要。门诊、康复治疗的医疗费用可能没到享受惠民保补偿的起付线,不代表没问题,代表难题。


  商保机构做惠民保是干啥来了?是收保费么?如果是交学费的话?学费交在哪?又学到啥?商保机构在惠民保事务中,要临时、局部地摒弃财务视角看一切的习惯,澄清:这不是赌。


  惠民保反推医保


  支付方式改革在2021年,火。但支付方式只是一桩事,包含很多不确定,医保能力尚不足。既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要商保机构多参与医保服务。查缺补漏这件事,要长期长效。


  即便是国家医保部门,也需要职能设置改进。从地方先行探索,可以看到经验,以及不足。笔者认为,惠民保就是同时从监管、业务两个层面上推进医保部门与商保机构的共商共建。


  一些存在于健康中国、医保治理、惠民保运行、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微观事务,可交换意见。一些监管能力完善,以及法律条款建设,需要一块理论、经验的成型阵地,可以是惠民保。


  举例:山东“脑中风”村为什么敢啊?全国各地医生违规现象为什么敢啊?想打够不着它。医保信息平台有了,东风越来越压倒西风。万事俱备于平台,一查一个准,一兜一个激灵。


  医保部门在守法合规的前提下,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向商保机构做有限的数据开放么?就像CMS在做的那样。有限、有序的开放,是有天花板的,不是无底线的,也要“几定”。


  同时,医保信息平台还要从惠民保运行里收集必要、想要的数据。这里面有用户隐私问题。辩证地看,数据隐私在伦理、战略上是个大问题,但在理论、战术上是个小问题。好解决。


  商保机构说:没有精算数据,我都可以做惠民保。只是颗粒度不同罢了,贵在其位谋其政。


  商保机构找退路


  前面不是说得挺热闹么?怎么说起退路来了。惠民保对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确实有打压啊。打个比方,就像使用特殊抗生素,商保机构的受打击业务能不能挺过来?变危机为机遇啊。向死而生,都想这样的。举例:乐视、恒大、海航,就是这样。虽然他们问题都各不一样。


  笔者认为,“保险+服务”里,保险端越来越便宜,服务端越来越可能盈利,保险赋能服务。未来,服务比保险实在、值钱。按此逻辑,保险为服务赋能,比服务为保险赋能更重要些。当前,万业在卖保险,属于典型的服务为保险赋能,也有现实意义。归根结底还是做销售。


  在惠民保场景里,销售已经有量变,期待要质变。商保机构在放量时不亏损,需要提效率。在此情势下,健康保险业雇主、雇员都想多挣点,那就得增加需求侧改革用户的服务内涵。


  医疗资源、健康资源不足,既在生产侧,又在流通环节,笔者预感到:中长期仍供小于求。因此,商保机构做大网络横向铺就和纵向利用,实际就是做了支付端向管用高效性的追求。


  这其中:可能遇到本家保险与本家服务“不搭调”的矛盾,要快速交互,总效率必须提高。打个比方,这就像黄种人站在奥运百米接力跑道,服务、保险、服务、保险,不能掉棒的。谁快,谁就领着总成绩往前窜;谁慢,谁就咬牙坚持着再抵抗无氧呼吸,为荣誉不下火线。


  谁容易呢?近日,国家决定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所有高端医疗是又惊又喜。和睦家护士都在卖保险,保险业都在内卷,团险里面都是机会,个险将不再是一蹴而就的。


  笔者认为,无论团险、个险,保险合同条款将可能被监管允许渐进完善,大修改不用停售。遇到保险合同条款大修改关口,会具体影响哪些用户?哪些用户就有权利申诉,协调修约。这是适应保险业向服务型转变的一种趋势。保险业与所有实业、金融业一样,没太多秘密。


  保险科技不是最新科技,其实是已有科技手段的二道贩子。贵在将布料做成了应景的时装。更贵在将所有储蓄都买了布料,做了更多时装。但形势比人强,业态唯一护城河是长期性。


  回到惠民保、商业健康险场景,当重视服务时,保险业是需要值夜班的,要观察服务运行。夙兴夜寐,廿四时无休,这堪称金融保险业一道风景。白驹过隙,对发现、深挖问题痴迷。


  举例:临床治疗用药,采用几线用药,挖掘其中的合理、不合理现象,对理赔控费有帮助。尤其在惠民保场景里,商保机构充分运用“几定”、SECOND CASE,等等,也要把规矩捋顺。


  对商保机构经营利益(特别是未来利益),究竟是侧重大病管理服务,还是侧重小病管理服务?笔者认为,应分开看。管好任意服务,将来都是价值,孵化服务、衍生产品。现在先培养能力。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345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506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31011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216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73009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916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工学硕士。目前就职于政策研究部门,研究员。关注医改进程与实际效果,跟踪了解最新政策发布和行业动向,直抒见解,志在提高效率、推动发展、响应创新。
职业亮点
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