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10月15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10月16日,笔者在线学习三明医改研讨会,受到很多启发。感慨对三明医改缺少系统学习认知,本文记述一些初步思考。不对处请批评。
说些问题,既小也大
一是转外就医、异地就医矛盾。三明、十堰、宜宾等老工业城市,都有较多的退休职工到异地生活,按照异地就医的现行医保报销政策,执行“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目录”。基本医保制度的待遇支付虽严格按照“两线一段、三目录”给予报销,对转外就医、异地就医的医疗合理控费干预手段较少。换个角度看,不仅有退休职工到异地生活、就医的现实需要,还可能存在医疗浪费、欺诈骗保等“压榨医保基金”行为逻辑,这些隐忧与三明建设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医改任务有所矛盾。
为什么特别关注转外就医、异地就医?第一,这些赔案往往享受到医保实际报销的较高额度,第二,这些就医有时与重特大疾病和医疗救助紧密联系。第三,这些就医及报销与人群间医保权益平衡性、充分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转外就医倾向技术原因,异地就医源于便利需要。这两种情形发生,均需要从医保基金、患者负担、医疗服务上评价经济合理性、公平公益性。因此,建议加强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差异化研究。
以三明普惠医联保为契机,建议由商保机构发挥优势,做几件事:第一,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惠民保参与报销的转外就医、异地就医赔案加强管理研究。对统计、行为上的异常现象,要了解具体原因和使用事实,还思考深层逻辑及解决方案。比如:转外就医、异地就医与既往症鉴别的关联。第二,从相关赔案线索上摸排三明市本地医疗资源与外地医疗资源的差距,按同类医疗资源已开办、有条件开办、暂不具备条件开办等层次做全景地研判,目标是适时推动新技术引进、定价、评估、调整。以健康为中心,医保、商保向本地医疗卫生机构赋能。
二是服务数量、分级诊疗估计。建设以健康为中心,人群、个体的健康程度是骗不了人的。但是,随时都会有一些潜在矛盾问题隐藏着。比如:医疗服务数量变少,在供不应求背景下,不见得合理。又如:表面上供不应求,如果依从科学逻辑,需求演变可变得更真实、更显效益。再如:以健康为中心,应以结果为导向,评价结果一般要看服务总数量及分布结构合理性。
服务数量是基础,服务质量是根本。我们目前既面临数量问题,也面临质量挑战。辩证地看,既要看患者诉求,也要看第三方评价。既不能全凭患者诉求,也不能只靠第三方评价。可以说,越下沉观察、思考、计算,越承认复杂困难指数级激增,极其考验对改革、运行工作的认真负责、信仰坚持。
有希望的解决方法是:调研更多、更细、更实、更久,管理哲学更成体系、成标准、成主张、成适应。建设以健康为中心,三明市本地医疗救治工作、三明市跨本地和异地的医保治理工作需要一边建设相关指标体系,一边穿透这些常态结果去探究微观现实。
有一些工具、概念可以提供帮助:第一,多发现一些正反面案例(关乎合理、关乎不合理、关乎违规、关乎浪费)及背后逻辑,形成广泛研讨和共识。第二,常态化地引入卫生技术评估、实施性科学到具体项目计划,鼓励接地气、前沿性、务实性、包容性。一般地,医保比医疗覆盖面广,但医疗供方是直面群众、形成体验和获益的。两者合则两利(各守其原则),利于普罗大众。
分级诊疗永远在路上,不断有新尝试。现阶段,我们观察分级诊疗总能看到很多不足和发展空间,这很正常。分级发展既不许慢,也无法变快。强调坚持科学、人文,行政仅起辅助,必要获得市场、用户的不断承认。举例:医疗急救是分级诊疗的一个突破口,在市域、县域搭建医疗急救应急网络,很获得认可、很显边际效益,也很符合新业态形势。
分析问题时,“老实讲”偏主观,“实事求是讲”则兼顾主客观。做分级诊疗,也不是为了控费。为什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不必然、不必须便宜,它的定价是跟在多方经济承受力范围内运行,它的服务联系到不同等级医院、全科与专科的链条、网络。从医保视角看,支持做分级诊疗的最终归宿不能加剧城乡、人群之间享受医保权益、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衡,最终解释必须是共同富裕、共同健康、精准服务、合理支付。
必须始终重视患者权利权益,探索时建议:第一,先从疾病大类里选取一些病例分组作为代表,做分级诊疗试点项目,将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转化,星星之火,复制推广。第二,对村医服务、家庭医生等场景,在初期就引入供方主体(自然人)的内部竞争机制,总是给予被服务对象第二、第三种选择。第三,探索做实村医、家庭医生等的服务目录,做细转诊流程和全程责任。打个比方,深化医改的功夫从武当走向少林,计算、观察不断精确到疾病、到病例层面。第四,深入改革对医保定点机构管理,严格治理,穿透主体,落到具体,常态高压,吐故纳新。第五,合理估计医保、多层次保障扩大筹资的规模,相当长一段时期,医保“不能包打天下”,但在建设以健康为中心这件事上可以巧做影响力渗透。第六,认清福利刚性处在发展中阶段,对罕见病、重特大疾病、慢性疾病、其他疾病等,疾病性质不同,社会情况不同,政策力度不同,以健康为中心,横向上统一关注,纵向上分布实施并加以区别。
感触难点,确实艰难
一是医生薪酬制度。三明医改第三阶段,建设以健康为中心。薪酬制度是三明医改的牛鼻子。关于医院户头、医药抽头、医保资金寸头、仁心笔头、患者床头、健康年头,前三头偏向是机构关心的,后三头偏向是个人关心的。在此过程,规划用好医保资金寸头。从三医联动到建设以健康为中心,将利益藏于健康、藏于服务基础、藏于可持续。改善医生群体薪酬总量、结构的同时,必须激发医生群体对建设以健康为中心的高度理解和有效支持。
医保部门把药品耗材价格改革认真做好,想把医疗事情完全协调清楚的困难陡增。医疗行业在处理薪酬制度改革上,第一要有必胜信心,可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许多合理有效经验拿来借鉴使用。第二要看现实条件,关于岗位薪酬与绩效薪酬,岗位薪酬是最终理想,绩效薪酬是过程妥协。辩证地看,绩效薪酬如果只有扣除项,不与服务数量挂钩,就是岗位薪酬,可适当尝试。第三要用现实空间,薪酬发展需要外部性,可来自特需、多点执业、科研项目(医药)、调研项目(医疗)、顾问医生(医保)。
二是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中的“结余留用”最终是不可持续的,无论从结余数量、结余性质看,都是如此。这种做法是医改起步时的一种暂时赋能,逻辑基础比较粗糙。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标准相对是比较高效、可靠的,且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供方之间平衡、充分发展。
举例:目前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已陆续探索做一些同病同价。为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应对供方、需方两侧同时保持政策鼓励。医保报销政策根据调控目标,对不同等级医院间有待遇支付倾斜政策。进一步地,还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请扩大同病同价的疾病范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以阶段结果为交差目的,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是医改指标体系。在三医联动、以健康为中心等的长期长效机制建设中,需要从底层逻辑动作开始,不断健全各方面指标体系,特别是医疗行业改革、运行相关的指标体系。医疗行业内部,表面是数量的分工,实际是质量的分工。分级诊疗本质是分工合作机制。
举例:将薪酬制度视为牛鼻子,牵牛鼻子就必须重视支持薪酬背后的医疗服务价格,统计、改革要及时动作。或者说,这门专项工作是改革者、决策者、执行者观察价格合理情形的窗口,找到改革合理对象的地方。医保部门推动医疗行业去建立包括薪酬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等的指标体系,一般分统计、业务、行为三个层面。
医改指标体系既分散在医疗医保医药,也有交叉设计,有浮动的区间。从做业务到做研究,坚持让专家做事、让事变专业,医改遇到最好时代。
四是医院管理文明。做健康体系,主要靠医保部门牵头驱动。做薪酬制度,主要靠医疗行业分头行动。在美国,医院亏损则面临被吊销执照的风险。若保证医院不出现亏损,看结果简单,看过程复杂。医院管理文明,尤其需要理论自觉、行为自决,需要获得医生群体形成统一阵线式的理解支持。
这其中既要效率,也要公平。所谓效率,在建设以健康为中心时,不单纯是服务数量、业务创收。所谓公平,需要透明、公正、技术、信仰。比如:在不以业务创收作为主流时,开辟科研培训、临床技术等价值阵地。又如:在薪酬制度运行中,对增加服务数量情形仍保留一定敞口余地,匹配重点监控,追求服务效益。再如:使医学技术、服务思考能为建设以健康为中心积极赋能,并因此而获得薪酬激励。
再如:惠民保等将为健康管理服务付费,健康管理又必须与医疗衔接,在医疗队伍找专业帮助和薪酬激励。再如:如何保障医生群体工作、奉献、获益的内心喜悦,满足需求,激发活力。再如:对医生群体的大多数人要做到工作生态上的保障基本、应保尽保,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确保使医疗服务供方应享尽享。
五是健康投资消费。建设以健康为中心,医保部门就是做狭隘意义上的、为全人群的健康投资消费管理。要关注所需服务涉及的伦理、财务、成本、质量、可及、技术、监管等。医保部门始终是由参保职工群众舆论制约着、推动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医保部门做存量改革为主,也适时、按需要发起增量改革。让老百姓花钱少、获益多,战略购买、谈判降不下来价时再多花一点,这是医改扩大覆盖,也是医改靠近市场。
以长期医疗险为例,对用户要求很多。承保机构从用户多年积累的医保报销记录,辨别一部分健康告知信息。长期医疗险主要结合具体疾病发生率、治疗费用水平变化来制定、调节产品定价。承保机构在一个地域一般只需推出一款长期医疗险产品,由这一个产品联接许多服务,综合运营,控费管理。这是以多种服务辅助保险产品,目前还没实现。当前发展阶段是以保险产品赋能多种服务的分别发展、整合发挥。两个阶段,一种循环。
千言万语,应该感谢历次、持续地医改作为。因为中国医改的坚韧,再观卫生总费用在GDP的占比,我们才对这一比例保持平稳有信心,对这一比例平稳上升有信任。建设以健康为中心,重点不在建设好,而在运营好,必须先有软性管理方面的发达程度,有实施性科学的积极应用和收获。澄清:拜我们已建设、已浪费的历史所赐,在资源建设维度具备了一定基础。
真敢探索,穿插包围
一是三明采购联盟。整治药品回扣的目的之一是节约地方卫生费用筹资开支,把这些节约资金腾笼换鸟到支持医疗卫生服务购买,实际赋能带来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支付方式、结余留用是医改起步的过程词汇。临时放大这些相关做法,有利于医生群体快速理解。而不管医院是否理解,以人为本,都没有医生群体能够理解来得重要。
共同富裕不养懒人,在原来医药流通环节上,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是专门的懒人。三明采购联盟是放卫星么?目前看,已经在轨运行很久了。卫星在当代技术管理条件下,不再那么可疑。接下来,还能继续探索把医药价格改革成果、逻辑封装到组织、程序、过程、评价、调整等成熟、成体系的工作框架机制。
二是三明医改纵横。打个比方,三明医改在推进各项工作时,既是推进部,也是宣传队。在宣传上,建议高频推、常态讲,甚至全国各方来参与宣传。在推进上,搞设计、搞评价,坚持唯物、公心,不拘泥于现状成绩。
各地学习三明医改,一条路是学习道,另起炉灶,殊途同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做好自己水平提高。另一条路是学习术,学一半也可以,但另一半要靠结合本地实际做创新、做解释。比如不同在哪里,这些自创是什么原因,得多少分。
有人说安徽医改是一刀切?切得好。大兵团作战,有时候是要这样。三明医改的操盘手们有道、有方法论、肯冒风险、擅长做群众工作。三明医改是不是群众路线?是的。也在从群众路线走向统战模式,比如坚持公益性、支持专业性,兼顾各方经济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
感谢林枫、詹积富、李玲、顾海、岳经纶、陈秋霖、江宇等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