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致敬中国医师节,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21年08月19日 阅读:15663 来源: 马恩祥原创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今卫健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今年的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什么是初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实践证明,就是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所提到的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句话揭示了初心即是一颗充满良知之心,是一颗积极进取和乐于奉献的健康向上之心。


  01、心理医生——每个医者的基础性角色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实践健康中国战略时代,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一样,是构成人类健康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致力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将成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十分重要的职业工作内容。2015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取消心理医师职业,正是期待每一个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因为心理医生不能只作为一个单独的职业,而是每个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专业工作的一个基础性角色。只有全体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在当好心理医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服务于患者与就诊者的专业技术工作。


  也只有1100多万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心理医生,14亿多的中国人才有可能真正的重视心理健康的促进。有了全民的心理健康,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做到在建设强大中国的道路上负重前行,因为负重前行的基础就是心理健康更胜于躯体健康。没有了心理健康,再健康的躯体也等于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


  02、首先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中国医师节是全体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为一个群体设置专门性的节日,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与重视,也是为了促进这个群体的健康与职业化人格的发展。要成为全民的心理医生,首先要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认知自己,不断改造自己,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卫生与健康事业。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健康的第一能力,而保持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不仅仅是躯体的,更是心理的。关爱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让他们都成为心理医生的个人环境、家庭环境、单位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让他们担当起心理医生的重任。


  好的健康教育从教育者的榜样与模范行为开始。如果每个卫生与健康工作者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相信不会再有所谓的医生收受红包与回扣的事情,也不会有医生丧失医德,以医谋私的行为,过度医疗与虚假医疗从此灭绝,医患关系愈发和谐。相信这样的榜样与模范作用,也会激发人们重视心理成长,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其实对于心理的好奇是人人皆有的,如果有合适的社会环境,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要想让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必须要有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性学习。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对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培训。同时,在医疗机构内承担心理健康服务的,除了以精神医学专业为代表的广大临床医生,还有以心理治疗师为代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关职业群体,也要做好此类群体的人才培养 。


  03、从“医生”到“医师”的过程


  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实际,人们日常所称呼的“心理医生”其职业范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类:1 、临床医师(以精神医学医师为代表);2、心理治疗师 ;   3、心理护师 ;  4、心理咨询师(在医疗机构工作的);   5、医务社工师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中国首席健康教育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洪昭光教授撰写过一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曾风靡全国,成为无数人追捧的畅销书。从人们对“医生”与“医师”称谓赋予的意义本没有什么差别,基本上是同义语,然而在汉语的联想语义分析中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医生”寓意医者是患者的“学生”,这个角度体现是医者对患者的尊重;而“医师”是寓意医者是患者的“老师”,这个角度体现的是患者对于医者的尊重。


  医疗的过程就是从医生到医师的过程。医者先当患者的学生,充分学习与掌握患者的病情,充分共情与理解患者的心情,从而获得患者的绝对信任。在此之后,医者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与经验,再来具体指导患者如何配合进行医疗。患者从此当上学生,接受医者的健康教育。


  医患关系其实就是互为学生也互为老师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医者仁心


  不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如果都能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一定具备了同理心与共情,就能很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从这个意义来说,心理不是学来的,而是体验来的,感悟得来的。因此,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有良知和致良知。


  回到文首,初心是有良知之心,初心是致良知之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期待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活动及中国医师节活动帮助天下医者守住初心!


  来源:德励五合医管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060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317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7109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39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9009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547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