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让医患沟通如虎添翼

19年07月03日 阅读:13697 来源: 马恩祥原创

  心理咨询与治疗过去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术,服务于精神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患者。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相对较难规范其操作,过去也难以在广大医务人员中普及。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疗正在发生剧变,与此相应的医患关系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而相应引入新技术来满足医患沟通的需要,也许是当下医院管理者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从疗效医疗走向价值医疗


  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疾病谱的构成主要是危害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因而医疗的目标主要是治愈,评价医疗的效果主要是疗效指标。生物医疗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就等同于疗效医疗。


  而在当下进入了慢性病医疗时代,乃至健康促进医疗中,疗效难以即时显现,使得医疗首要的是要呈现它本身的价值,所以慢性病医疗和健康促进必然是价值医疗的选择。价值医疗更多的依靠医疗服务的过程表现、医疗服务产品的提供以及就诊者良好的身心体验。因此,价值医疗必然通过体验医疗来实现,同时需要依靠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包括社会心理适应方面的原理与技术。也就是说,当下的医疗行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物医疗行为、心理医疗行为、社会医疗行为,后面两种行为医疗都离不开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应用。


  病人从患者变为就诊者


  当社会经济文化还不太发达的过往时代,从个体与家庭而言,人们常常是患病后才寻求医疗,所以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当社会经济已经跨入中等发达水平之后,特别是国家推行健康中国战略,把健康促进与预防保健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医院主动扩大其服务功能,居民也不再把医院看作单纯治病救人的医所,还会看作是一个恢复健康与促进健康的殿堂,不管是有病还是无病,也会主动前来医院就诊。


  医患关系不再只是医生与病人(或医生与患者)的角色对应关系,也会形成接诊与就诊的角色对应关系,就诊者中除了有病人、患者角色外,还有类似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来访者”角色。特别是对于陪同患者就诊的家庭成员更是如此。所以,当医患关系从患者演变为就诊者的角色后,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应用对于加强与改善医患沟通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


  医患关系由依从性走向合作性


  传统的医患关系,由于患者出于器质性疾病的诊疗目的,同时受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高度依从性的关系,医患沟通相对容易与简单。在信息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与未来,医患信息不对称的距离大大缩小。同时,医院就诊人群的构成,慢性病诊疗、康复医疗和健康促进的人群比例越来越大,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就诊者的心理也会从高度依从性转变到对医患间的合作性有较高的要求,即医疗决策不只是由医生决断的依从关系,而是通过医疗咨询过程、医患间平等讨论协商,最后由患者与医生共同决策的医患平等合作关系。


  就其依从性转变的诊疗技术本身来说就非常需要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这种医疗环境影响下,广大医务人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纳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念,从而增强了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学习、实践与掌握,从而让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医患沟通上。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走向普及


  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的初步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曾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百万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广泛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加上医学模式实践也形成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在医疗机构的普及也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从社会医学的高度来看,医患沟通不只是一种医患关系构建的要求,医患沟通应该纳入到全程医疗健康或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的一种社会医学环节。从这个意义上看待医患沟通,就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范畴,也不只是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一个举措,而是整合医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医学或整合医学应用,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变得越不越不可或缺。


  期待广大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重新认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价值与普及性意义,从实践应用中来丰富现代医院模式的多维性,为改善医患沟通增添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技术、工具或手段。


  作者:马恩祥 梁小群


  来源:阳明心苑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06阅读

浅谈社会办医机构中服务的“三心工程”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3 10:10:58 文章来源:首发

1265阅读

如何做到“出院不掉线”?“陪跑社群”30天实操手册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2 16:13:52 文章来源:首发

1517阅读

以“患者体验”重塑服务竞争力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2 14:04:07 文章来源:首发

1919阅读

把“投诉热线”升级成“树洞电台”——24 小时情绪急救站实战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1 16:33:38 文章来源:首发

1905阅读

服务体验的"峰终定律"与"微时刻"设计——让患者感动不需要花大钱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1 09:41:13 文章来源:首发

1897阅读

服务不止于微笑!我用「峰值体验」打造口碑传播链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0 16:29:3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