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民营医院在我国萌芽开始,到现在,民营医院的发展已经历时30年。期间,全国上下涌现了上千家民营医院,其中不乏高端、可信赖者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然而,如今说到民营医院,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铺天盖地的广告、见不得人的疾病、没资质的医生、昂贵的诊疗费用和不靠谱的疗效,这表现出老百姓普遍对大多数民营医院的态度,既不信任也缺乏尊重。
在国外,民营医院是与公立医院并驾齐驱、甚至高出一筹的优质医疗资源,为何在我国却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军医疗领域的当下,民营医院如何赢得患者信任成为一个难以逃避的现实问题。人民日报社《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了我,我和他谈了一下我的看法。
为什么老百姓对民营医院缺乏信任?据我所见,这是由于某些民营医院存在急功近利、自毁家门的问题,管理者不把办医院当成一个长青事业来做,因此会作出很多“短视”的“战略”,比如夸大宣传、不合理诊疗、不正当竞争等,久而久之,“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民营医院难以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一个可靠的印象。
民营医院如要走出打了广告就涉嫌虚假、夸大宣传的怪圈?正规、合适地发布广告是应该的,可以宣传医院的技术优势,从而吸引百姓的关注,给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创造机会。然而,事实上,一些民营医院的广告更多的是带有欺骗性。广告中夸大其词、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包治百病”等内容,虽然一时吸引患者前往,但如果人们花了很多钱,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会造成负面评价,让民营医院的诚信受到质疑。长期以往,甚至让老百姓产生一种印象,“越是打广告的医院,越不能相信”,导致广告产生反作用,让广告成为民营医院的致命伤。
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广告存在管理缺陷。可以这么说,通过卫生部门审批的广告一般没有问题,但在传播过程中,私自篡改的问题很严重,也缺少监督,因此泛滥成灾。个别媒体为了有利可循,也会不顾职业道德地对这类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说,不打广告的民营医院反而让更多人信任。因此,民营医院应将中心更多地放在加强内涵建设上,“酒香不怕巷子深”,靠老百姓的口碑才是宣传技术和优势的最佳途径。
第二个问题是人才问题。为什么大多数民营医院请不到大牌专家,或“长工”,是值得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经营者要研究的。一般来说,民营医院吸引人才的方式是高薪,在民营医院工作的医生有三类:对原单位不满意,嫌薪酬水平太低的人;年纪较大、已在公立医院退休,具有高职称的人;年轻、刚毕业,在公立医院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这些人抱着不同的目的加入民营医院,会导致民营医院的人才队伍不稳定、质量不高,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人事制度阻碍了公立医院医生向民营医院的流动。在我国医生是一种“单位人”,有些民营医院甚至也套用了这个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造成对人才的捆绑。再加上医生工作忙,不愿意疲劳工作;去民营医院有赔偿风险增大的可能;医疗服务是集体合作的结果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考虑,目前医生多点执业还无法真正实现,使民营医院人才紧缺。
而在国外,医生是社会人,可以自由流动的。对于医生来说,不管在哪里都是靠本事吃饭,如果对薪酬不满意,公立医院照样留不住人才。一名医生的价值该如何判定,这是我们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是政策与体制问题。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存在哪些限制、遇到了哪些障碍?最关键的还是制度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医疗改革时期,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公立医院发展的清晰方向,“公不公,私不私”的现象,让民营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
在我国目前环境下,民营医院不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与公立医院在市场中一同竞争,一争高低。公立医院带着“公”字招牌,一方面享受着免税,另一方面享受着政府的一些投入与补偿。而民营医院即使是非营利性的,也只有3年免税或享受税收优惠,即使纳入了医保定点机构,却依然与公立医院在同等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上。久而久之,导致公立医院“有利可图”,而民营医院却很难生存。
再者,在寻求差异化发展中,民营医院的出路无疑是要发展专科与高端医疗,这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律。然而,政府在不愿投入更多的情况下,默许公立医院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高端医疗市场,这一行为一方面有悖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原则,一方面又在无形中挤占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
纵观各国,高端医疗服务只是医疗服务市场的一种必要补充,而且必须由民营资本参与,由民营资本来补充。
那么,政府该如何监管、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对待民营医院,我们要鞭挞弄虚作假者,更要扶持真心办医者,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一是制定政策。政策扶持是营造民营医院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出台可操作的具体政策,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和有医疗管理经验的公司办医,从金融、税收等方面,给足民营医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而不是让民营资本站在玻璃门外雾里看花。
二是规范审批。鼓励做长远投资的民营资本办医,积极为他们建立民营医院发展的快捷通道。一方面,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明确提出各地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在同等资金、技术条件下,优先批准设置民营医疗机构,并鼓励民营资本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开办医疗机构。另一方面,简化审批手续,规范审批步骤,简化审批流程,做到公开、透明,为社会资本投资办医提供便捷条件。
三是加强对公立医院的限制和降低准入技术的门槛。目前我们很多地区一边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一边让公立医院无限制地扩张;一边放宽民营资本办医政策,一边以区域卫生规划已满而将他们拒于门外。规划的限制只应针对政府办医,在满足当地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前提下,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的扩增,限制公立医院高端医疗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范围。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可以在一个市场边界非常清晰的环境下投入与经营。我们甚至可以修正以往的准入政策,不是以医院等级作为准入的必备条件,而是以技术的可靠性、人员的操作程度、设备设施的完备程度来判断。
四是逐步建立民营医院的正常退出机制,明确民营医疗机构注销、转让、兼并、拆分的手续和要求,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第四个问题是老百姓应该理性地选择民营医院。目前市场环境下,强迫老百姓去相信民营医院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对民营医院还是持歧视、不信任的态度,但希望人们对民营医院不要“一刀切”,选择上也要做到心里有数。首先,不要轻信医院的名称。有些医院为提升形象、骗取患者信任,常常套用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著名医院的名称,如协和、中山、瑞金、同济等,使患者误以为这是名院的分院、连锁医院或合作医院。其次,不要轻信广告宣传。有些医院往往在宣传中把自己打扮成“规范”、“正规”的医疗机构,鼓吹其“专家”最权威、诊断设备最先进、治疗方法最领先等,以此来糊弄患者。最后,不要轻信免费活动。有些医院以“免费挂号”、“免费检查”等为甜头,诱惑患者前来就诊,再狠狠宰一刀。总而言之,老百姓要选择那些禁得起时间考验、有良好大众口碑的民营医院就诊。
再重复文头:从上世纪80年代民营医院在我国萌芽开始,到现在,民营医院的发展已经历时30年。期间,全国上下涌现了上千家民营医院,其中不乏高端、可信赖者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然而,如今说到民营医院,很多人就会联想到铺天盖地的广告、见不得人的疾病、没资质的医生、昂贵的诊疗费用和不靠谱的疗效,这表现出老百姓普遍对大多数民营医院的态度,既不信任也缺乏尊重。
昨天在微博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某地某大医院耗资3.5亿建干部病房楼再次引起坊议,为什么我们公立医院改革总踩不到“医改”的拍子呢?是本身方向不明?还是我们在运动场弥漫乱跑?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公平!而不是特权!控高端在公立医院,鼓励民间办高端,有利与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而且专家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更大!
作者:常汮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倪清荷 时间:2024-12-19 17:47: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倪清荷 时间:2024-12-17 17:43:0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沈翰墨 时间:2024-12-17 15:56: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常汮 时间:2024-12-16 16:37: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秀华 时间:2024-12-16 11:27:5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