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提出了一个“旧制度”“劳卫制”,大家似乎没有多大兴趣,讨论得比较少。也有网友叫我解释“劳卫制”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其实“劳卫制”是一种非常值得思考的旧制度。
“劳卫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体育制度,全名称是《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是建国初期从苏联全面移植过来的第一项全民强身卫国的制度保障。它主要是指按照年龄组别,制定各运动项目达标标准,经过等级测试,来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和灵敏等素质。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是政治与健身默契结合的典范。既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也是为战争准备服务的。
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事,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我引用张蓬云老人的一段回忆告诉大家:“劳卫制”,是学自前苏联,是国家体委为了增强青年学生体质而颁布的体育运动标准。当时对初一、初二学生的要求是要达标少年“劳卫制”,初三及技工学校以上的要达标一级“劳卫制”。我记得其中有几项标准是,60米跑是9.8秒,跳高1.2米,单杠引体向上10个。当然还有俯卧撑、跳远等项目。这些标准对于体质好的同学,也许不算高,有许多同学头一回就通过达标了。当他们领到一张黄纸红字的劳卫制《证明书》时,那高兴劲儿真叫人羡慕。可是,对于像我这样身体单薄的同学来说,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说不跑不跳的引体向上吧,我咬牙蹬腿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也就抻两三个,再想抻,手就抓不住杠子了。怎么办?我们这些达不到要求的同学,就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开始认真练习。晚自习后也不回宿舍,在校园小树林里跑呀跳呀,大伙相互鼓劲,不甘落后,男女同学都是这样。这就像一场春雨满山绿,从此以后,校园里打球的、玩单杠双杠的,还有练健身圈和打羽毛球的,学习加运动蔚然成风。每人都带着好成绩、好身体走出校园,走向新的学校或工作岗位。
既然这么有意义的一种制度,为什么会寿终正寝呢?
“劳卫制”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这项制度绝对是从提高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考虑。在采取什么样的体育制度上,也只有采取老大哥的做法,而苏联老大哥的体育法宝就是“劳卫制”,他们也做得非常成功,非常值得移植。
当时我国移植“劳卫制”的条件也是适宜的:我们没有新中国体育事业建设经验,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必须有强健的体质为保障。因此,强身健体与保家卫国相得益彰。
当中国式劳卫制(《体育锻炼标准》)基本成熟时,在贺龙的主持下,由国家起草的国家劳卫制在全国人大和中央人民政府获得通过。从而掀起了全国中学和大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劳卫制移植法律化,实际上就是把移植成功的劳卫制用法律法规形式保护起来。当前的医改虽然比体育改革复杂得多,但是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依法医改。
可惜的是,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分歧,加上接踵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与副食品严重短缺,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学校的体育运动大多减少或停止,“劳卫制”也不了了之。1964年,中央正式废除“劳卫制”名称,取而代之的是《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可是,为什么我们“把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
“一边倒”是建国初期“劳卫制”移植的真实写照,也即“劳卫制”移植单一化。这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苏联老大哥的“特别关怀”是分不开的,毛泽东也说要“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两厢情愿。制度移植何尝不是“博采众长”呢?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分歧,“劳卫制”就成了一坨沉重的意识形态的包袱,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学校的体育运动大多减少或停止,“劳卫制”也就不了了之。
目前我们似乎还有像“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似乎也想借鉴“劳卫制”,效果有多大呢?是否作为一项持久的国民健康计划用法律来保证呢?
我不是体育工作者,但是,我也懂得,“劳卫制”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固本强基。体育不能只是精英体育,体育不仅仅是体能锻炼,而是通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增强人民的意志和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
医改也一样,让人民群众身体强健才是根本,才是目的,应该把有限的财政投入到效益良好的预防、保健的保障上,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把眼光凝聚在建多少大型医院确实是本末倒置了!
作者:黄飞雄 时间:2025-01-10 09:36: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09 17:14: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廖新波 时间:2025-01-09 17:08: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09 17:05:3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1-09 16:47:3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1-09 14:34:0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