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立于世,思想指挥行动,品德决定高度。也就是伟人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医院也是要有灵魂的,文化便是医院的灵魂,它将指导和决定医院意识形态的一切。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孙思邈,中国医德和大医精诚的奠基人,提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大约1500年前,我们的前辈,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古语又云“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再看西方,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在2400年前,就向业界提出要求,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核心可以归纳为对医者的四条戒律:对知识传授者心存感激; 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 绝不利用职业便利做缺德乃至违法的事情; 严格保守秘密,即尊重病人隐私。
无论古今中外,所有医者和医疗机构,都应该严格遵循,并要融入医院文化,成为医院的灵魂,指导员工行医执业。
医院需要文化,也离不开文化。医疗行业的性质,决定医院的自然寿命暂时是没有界限的,不像其他任何行业,都有一定的寿命期。这样,医院必须要一个贯彻终生的灵魂——文化;其次,医院的服务对象是人,服务提供方也是人,人文精神不可或缺,人文又是文化的核心。
三十多年的医疗从业经历,三十年的医院管理经历,告诉我,医院离不开人,所以医院文化的核心也离不开人,我们把医院文化归纳为八个字:“以人为本,以德立院”。这是普遍适用的。
医院“以人为本”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以病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医院服务从软件到硬件的人性化,病人满意是医院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医院员工是医院全部活动的支柱,所以,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满意,又是医院管理者最终实现“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满意的前提。所谓“院以医而立,医以患而名”。
病人满意,就是尽最大限度和可能来满足病人的愿望,其愿望不外乎“快速而安全地解除病痛、承担尽可能少的费用、得到亲人般的关怀”。
员工满意,同样也是尽最大可能满足员工的愿望,其愿望不外乎“公正良好的现行待遇、美好而切合实际的个人和单位愿景、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
社会办医经历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完全走过了野蛮生长期,就是行医办院,“要发财,靠乱来”的年代已经过去,每一家医院,每一位社会办医投资人,每一位社会办医从业者,都必须清楚这一点。一家成熟的社会办医院,必须要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很多社会办医院,始终没有很强的凝聚力,一盘散沙,人员流动性大,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医院始终没有形成个性化的文化体系,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
我们不妨借鉴公立医院的管理体系建设——党政两条线——党管人,政管事,或党管文化,政管业务。中国国情之下,一家成熟的社会办医院,没有理由不成立党组织。无论基于政治需要,还是医院文化建设需要,党建工作都是需要的。我们完全可以由支部牵头,实施医院的文化建设,也提醒所有社会办医院投资人、管理者,千万不要把党组织建设当成一种摆设。
管理学上,一直这么说,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验管理,就是老板拍脑袋办事,这种管理模式,简单、高效、低成本,但决策风险很大;第二层次是制度管理,也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制度管人、规则管事,风险较低,灵活性较差,这还是一种被动式管理模式;第三层次是文化管理,就是全部制度已经融入员工的灵魂深处,融入企业文化中,员工所有活动都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再也不需要制度来约束,这是一种主动管理模式。一家社会办医院,如果能够做到真个层次,那你就不用愁办不成百年医院了。
不过,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顶层,也肯定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医院的经营效益和现金流,就是医院的经济基础,如果这个基础都没有夯实,文化建设也就是空谈,没有躯体,灵魂何处安放?
2025.1.22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2-01 12:04:3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25 10:02:0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24 16:56: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23 14:03: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1-21 17:01: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逸轩 时间:2025-01-20 17:49:29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