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勒的科学管理谈起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石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将工作分解为具体的任务,以提高效率。他曾说:“我需要的是一双手,为什么非要把脑袋也带过来?” 这句话展现了他对劳动者的机械化理解。科学管理试图通过严谨的分析和量化,把管理变成一门“科学”。
然而,管理真的是一门“科学”吗?其实许多企业实践和管理学的发展表明,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深植于对人性的了解和人心的洞察。如果简单地将管理问题等同于技术性问题,很容易忽略管理的核心-“人”。
管理的根本是人
管理学界有一句广为人知的话:“To err is human.” 意思是,人类总会犯错。作为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的存在,人类的行为受情绪、理性、自私和环境等多方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行为符合“测不准定律”,你无法完全预测和控制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应,更不要说这么多人组成的团队了。
当管理者忽略了人的复杂性,只专注于技术流程和指标时,问题往往就开始了。管理者可能会觉得工作逻辑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但实际执行中却发现团队成员各怀心思、效率低下甚至矛盾丛生。这种情景在企业界比比皆是,也在医院管理中屡见不鲜。
医院管理的困境:专业精英为何难做管理高手
医院作为高度专业化的组织,管理层通常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担任。例如院长和科主任,大多数是因为技术过硬、医术精湛而被提拔。你是一名优秀的临床专家,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名好的管理者,你可能很擅长解决医学科学领域的复杂问题,但可能在管理工作中却屡屡受挫,原因何在?
1.技术导向掩盖了人性导向
医学是一门科学,医生习惯用科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然而,管理的重点不在于“事”,而在于“人”。对于人心的理解不足,导致许多技术出色的医生在管理岗位上显得力不从心。
2.缺乏系统管理培训
医院的管理者通常没有受过系统的管理教育,他们习惯于医学领域的精确性,却忽视了管理需要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结果是,当科室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3.科学逻辑的过度依赖
医学是基于科学实验和证据的,而管理则更多依赖于经验、观察和直觉。许多院长和科主任试图用固定规则去解决动态的团队问题,结果适得其反。例如,一位院长可能试图通过严格考核提升科室效率,却发现考核指标变成了医生之间“内卷”的导火索。
没有院长和科主任时,医院为何运转得更好?
许多医院的基层员工会发现,当院长或科主任不在时,医院的运行反而更加顺畅。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无为而治”有多高明,而是传统管理方式中的“人性缺失”问题得到暂时缓解。
1.员工更少受到权威压迫,表现更为自然
领导者在场时,基层员工可能更多关注“如何表现给领导看”,而非专注于手头的工作。领导者不在场时,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发挥真实能力。
2.减少了“指令干扰”
某些领导者习惯事无巨细地干涉员工工作,这种过度管理反而可能降低团队效率。当这些干扰消失,团队的自然运作反而更加高效。
3.信任与自发性
缺乏管理者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往往更加自发,这种基于信任和共同目标的协作,反而让医院运行得更流畅。
“半部论语治天下”:管理的核心是人心
古代中国的治国思想强调“人心”的重要性,从皇帝、宰相到县官,没有人是专业技术官僚,都是儒士出身,虽然不懂技术,照样可以把管理工作做得像模像样,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种管理智慧同样适用于现代医院管理。
管理者需要洞察人性
人有情绪、有需求、有矛盾,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关注到团队成员的这些细节,并据此调整策略。科室内的一句鼓励、一份信任,可能比一次严厉的批评更能激发团队活力。
管理者要学会放权
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信任员工有能力完成任务,并在需要时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过多的干预反而可能让专业人士的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管理者要提升自身情商
医学科学训练的是理性,但管理更多需要感性,情商高的领导者能够理解员工的情绪,化解矛盾,营造更加融洽的工作氛围。
总之,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框架,但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懂得这些只是辅助,管理的核心始终是人心。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医院,忽略人性和情感的管理注定难以成功。正如泰勒的理论虽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基础,却因其对人性的忽视而被不断修正,管理者应回归到“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长久发展。
来源:段涛大夫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2-19 17:27: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逸轩 时间:2024-12-19 17:27: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2-18 16:55: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2-18 16:01: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12-16 11:40:2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庆丰 时间:2024-12-16 10:48:47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