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入,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其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尽管DRG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控制医疗费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未能显著改变大医院虹吸基层患者的现状。
DRG实施后的现状
自DRG实施以来,大医院并未停止“大小通吃”的趋势,反而加强了对轻症患者的收治力度。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大医院需要维持营业收入和提高床位使用率。在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医院可以通过增加服务项目来提高收入,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较大规模的大医院而言,这种模式更加有利可图。然而,DRG的引入改变了游戏规则,它通过按病组打包支付的方式限制了医院通过增加服务项目来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单个病例的收入上限被确定,医院难以再通过大病小病通吃来获取额外利润,甚至可能因住院病例增多而导致亏损。
支付系数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在DRG支付改革中为不同级别的医院设定了不同的支付系数,即大医院可以获得更高的支付标准。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时面临的经济压力。因此,即便是在轻症患者上不赚钱,大医院仍然有动力继续扩张,尤其是在控制好内部成本的前提下。
高周转模式下的医院竞争
DRG的实施还促使医院转向高周转模式,即缩短住院时长,加快床位周转速度。这种变化对过去十年内大幅扩张床位数的医院构成了巨大挑战,迫使它们采取措施提高床位利用率。在此背景下,高等级医院因其较强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更容易适应高周转模式,从而在吸引患者方面占据优势。
床位扩张与使用率
近年来,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持续增长,特别是500床以上的大型医院数量显著增加。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公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有所下降,但随后在2023年迅速反弹至接近86%。然而,这一数字仍未恢复到疫情前90%以上的水平。为了应对床位空置率上升的压力,医院必须吸引更多患者住院,以维持财务稳定。
未来的监管方向
面对上述情况,未来监管的重点可能包括:一是逐步拉平各级医院之间的支付系数,减少大医院收治轻症患者的动机;二是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床位增长,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此外,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干预包)评分体系也可能从目前的浮动点数法向固定点数法转变,以抑制医院盲目扩大服务量的行为。
总之,DRG支付改革虽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在解决大医院虹吸基层患者的问题上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7 11:18:3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7 10:46: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12-27 09:47: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6 17:40:4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庆丰 时间:2024-12-26 17:39:2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6 17:38:23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