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医疗领域呈现下行趋势,尤其对社会办医非常不利,主题从“发展”逐渐转移到“生存”,甚至生存压力很大。
什么样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能够较好地活下去,或者说作为社会办医疗实体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去调整,以适应整个呈现收缩趋势的社会新常态。
前段时间,深圳和杭州,两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实体机构关了门,虽然是门诊类的社会办医机构,也可以略微窥见其操盘者的想法。
不管规模大小,社会办医,尤其是少于五年的实体医疗,分享最近的感悟,有五个建议:
一、果断关闭经营不善的机构,尤其是分支机构,比如医护人员少的,偶尔派出的,集中人力资源做好一个核心机构,先保存实力。越是经济下行状态,越是需要综合型有实力的机构,哪怕是专科机构,也把专科的细分做全,都比到处开分支所谓的抢占市场有效。
二、开辟线上,不一定要搞互联网医院,不要去搞一堆的技术和平台建设,先把业务搬到线上,先通过线上工作帮客户和患者解决问题,能够在患者和客户不到店的情况下感受到服务,就可以收到费,这样的方案越多,团队配合越到位,竞争力就会越大。中小型的社会办医要更加灵活,只要能收到钱,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案。
三、多做健康服务和大健康产品,增加现金流才是王道。只要是有一定效果,哪怕没明显效果,患者和客户喜欢的,都可以尝试;也不一定非要贴牌生产一大堆库存,手工的也可以,都可以去尝试下,借着这个机会,把医疗往健康的路上跑起来,不仅能收到钱,可能还会有另一番天地。很多专科都有这个延伸点,关键是转变思维,俗话说思路一变,市场一片。
四、在专科上发力,如果本来是综合型的机构,那么集中下资源,重点在一两个专科上努力,最现成的办法先去公立医院找专家过来,或者就先做不太需要大专家的科室,通过服务和链条延伸来提升专科的竞争力,可以短期内提升营收和利润率。如果本来是专科机构,如我前面第一点讲的,先把专科分细,把各种亚专科搞起来,让患者和客户在这里比较完整地解决问题,扩大服务半径。长期上,还是需培养自己的人才梯队,积累一些疑难病症和重症的案例,逐步提升。
五、提升运营能力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还是很多社会办医没动起来,有的是没找到合适的人,操作不力。现在的公立医院已经大力重视运营工作了,甚至体制内还在开怎么减亏怎么提效的专题研讨会了,社会办医如果还不重视这块,连那些曾经公立医院不做的活都会被吞噬掉。
来源:医友Plus
作者:刘庆丰 时间:2025-01-15 13:55: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1-13 17:28: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1-13 11:09: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1-11 13:52: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1-08 10:51:0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1-07 17:48:03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