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渠道的人和事,最近流传很多。
关于渠道的未来,我们也已经预测不少。
关于渠道,焜哥的看法现在是——
渠道不死,它只会凋零。
渠道不死?
不是因为某些渠道领先的教育培训机制。
不是因为某些渠道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
不是因为某些渠道崛起的顾客标签系统。
不是因为某些渠道复制的保险直销架构。
也不是因为多家渠道盆满钵满的收益。
而是源于最近焜哥的一次没达成共识的沟通。
在长假期间和朋友的朋友一次沟通。
身为医美行内人,不免会经常被人询问一些医美项目。
因为是朋友,也可能是性格,焜哥推荐的项目和材料一般都偏向保守力求稳健。
这次长假,在朋友的会客室内碰到一位医美重度用户。
基本每月都会选择一次医美操作。
在一番交流后,发现她聊天的目的只为强化认知。
强化她选择的医生和项目的认知。
为了强化认知,所有说辞都是整套话术。
一套行内人熟知的话术。
当一位医美人从一位医美顾客听到一套医美话术。
这种反差让焜哥当下一阵恍惚。
终于也就明白了渠道的威力。
直客一直苦苦追寻的忠诚粉丝顾客,在渠道早已实现。
比起直客,渠道离顾客更近,渠道也让顾客更信。
有人说这种渠道这种洗脑是忽悠,是智商税。
可现代商业本身就是智商税。
智商税不是问题。
重要的是如何信任。
现状就是,在医美行内,渠道比直客更擅长赢取信任、营造氛围、影响顾客。
在一线,直客好像在和顾客斗智斗勇。
渠道却把顾客迷得五迷三道。
抛开交付产品层面,渠道其实比直客护城河更深。
所以,这就是渠道不死的归因。
可渠道虽不死,但它会凋零。
渠道不死,它只会凋零
生于信任,凋零于背叛
渠道干久了,常常遇到有的顾客会突然消失。
渠道里老医美人早已见怪不怪。
无论是过度销售,还是过度医疗,都是常见诱因。
但核心还是信任的背叛。
越是信任,背叛后被伤害的很深。
虽然渠道客户大多数是高消人群。
她们不会上门理论。
但都会用脚投票,用言语传播。
特别当渠道自己的销售咨询人员都认同销售全部靠骗后。
这种被伤害的顾客也就越来越多。
虽然渠道仍有新客源的涌入,但老客流失也慢慢愈来愈多。
这种一边输血一边失血情况也会长期存在。
让渠道不会突然死亡,但会慢慢凋零枯萎。
因包装而生,因专业而凋零
营销黑词最初由直客发明,最终在渠道发扬。
比起专业,渠道更依赖包装。
有的渠道天生就会黑词包装,把普通光子项目加上两个形容词就可以溢价百倍的卖出。
反正操作的时候把眼睛蒙住就好。
有的渠道特别擅长造文造理,能把无证产品说的光芒四射,有证产品批的一文不值。
没学过医,居然比医生更医生。
渠道更需要的是营造的专业,而非真正的专业。
当懂得更多,更加专业后,反而销售力会直线下降。
似懂非懂才有底气更专业地去销售。
托尼老师比医学博士更懂细胞美学。
伪经比真经更受欢迎。
这才是渠道的道。
不过,做久了自然就会懂更多。
顾客医美越多,终究会更加专业。
医疗知识和医美常识也会越来越懂。
这个时候自然会对包装提出质疑。
咨询入行越久,也终究会更加专业。
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也会越来越懂。
这个时候自然会对话术没有信心。
渠道普及的医美顾客最终还会流入直客,流入医生。
这种流入不会突然爆发,但会持续不断。
让渠道不会突然死亡,但会慢慢凋零枯萎。
因人而生,因人而凋零
渠道为什么更能赢得信任?
有个重要因素是,渠道是人和人的链接。
直客很多都在忽视个体,强调机构。
可人只喜欢人,人只信任人。
无论直客机构再怎么人性,拟人化,也比不上渠道的以人为本。
渠道基本依托人与人的链接和联系。
这自然是渠道更能赢得信任的关键。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人赢得更多顾客信任,自然就会想更多利。
从渠道到自立为王,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当下市场多少渠道的王者,也是曾经王者的渠道。
当市场足够大,自然会支持这样分裂扩张。
但市场永远都有容量上限,终有一天分裂会跟不上扩张。
那时可能会内部蚕食,彼此吞噬。
但更可能不断分裂,不断僵持,一直僵持到都不能存活为止。
这也是历史上分封制消亡的根本原因。
渠道不死,它只会凋零
也许在未来,没有纯渠道,也没有纯直客。
其实市场也不在乎你是渠道还是直客。
顾客也不想分辨你是渠道还是直客。
哪家更满意顾客就自然信任哪家。
渠道不死,它只会渐渐凋零。
也许有一天,医美人也会渐渐忘记渠道。
也许有一天,大家都是医美人。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21 13:45: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18 13:39: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17 15:01:2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15 15:36:5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7-10 14:07:4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10 13:43:03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