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整个医改的“牛鼻子”,非常重要,但究竟应该怎么改呢?
今年8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重磅文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引起各方热议。日前,创奇健康研究院主办题为“服务价格,如何调整”的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上海市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作为“伴随着中国的医改成长起来的专家”,受邀发表演讲,他全面、精准地分析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难点、内涵和机制。
以下为金春林主任演讲全文。
我的汇报分三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第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第三,医保支付问题及展望。以下我们逐一来说。
改革背景:
价格决策滞后、定价基础不扎实
我个人觉得,价格是整个医改的“牛鼻子”,非常重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单单是一种对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经济补偿机制,它很重要的功能,是对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形成导向作用,比如对三级医疗机构资源的配置、医生资源的配置。
我们分级诊疗做得不好,原因是什么?是价格特别是自付部分的比例,没有很好地拉开。为什么儿科医生少?儿科的诊疗费价格和成人的一样(付出的却更多),谁去做儿科,对吧?感染科、病理科医生少,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很多问题都出在价格问题上。大家说我们的医疗有福利性、公益性,但它同样有商品的特性。福利是用医疗保障制度去体现,我非常赞成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不太赞成美国的商业保险制度,但医疗服务内部的运行完全可以引入一些市场机制,这是一个基本理论。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管理体制。现在,我们整个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权限是比较散的,300多个筹资单位都有自己的价格管理,而不是全国一个价格体系。有的省参考2001版医疗服务项目,3966个项目;有的省参照2012版的,9360个项目。但也只是参照而已,实际上各个地方现在实际执行的医疗服务项目有3000多个的,还有15000多个的。另外,价格项目的名称、价格项目的定义、项目的内涵、项目的费用范围,都是不一样的,差异非常大。
这时候,国家必须要出台一些针对价格项目统一的政策。今后,我判断医疗服务项目要经过国家统一规范,然后给地方一定的价格标准定价权,但要依据国家或省级的统一比价标准。价格改革在前,支付DRG改革在后,我想这样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体系的第二个因素是形成与调整机制。我们价格到底怎么形成,服务能力、技术难度、风险系数、耗材、折旧的制定依据什么,医疗项目间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是什么,如何启动动态调整,这些都必须要讲清楚。
第三,作价方法,比如以DRG的方法支付,什么项目要在支付体系之外,不同的状况采用什么不同的支付方式,这些也要考虑。第四是监管体系。
罗列一下这几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相关文件,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新文件发布,但实际执行情况与文件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比如有文件提出来,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进行价格动态调整,但实际没有很好实现。有的文件还提到,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项目要实行分类管理,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分类管理比价关系,以及项目管理、定价方式、监管、薪酬制度、支付方式,都讲到了。但实际上,政策的落地情况和设想中差距是比较大的。
因此,今年8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文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医保局成立接近三年了,这个时间点出价格改革方案,虽然不能说早,但也是非常有必要。
谈到医疗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项目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这个刚刚已经谈到了。
第二,价格水平和地区、项目间比价关系不合理。同一个地方,有的简单手术的项目比复杂手术项目的价格可能还高,地区和地区之间比价的不合理程度更加严重。成本核算基础薄弱,缺乏成本要素的标准口径。
第三,价格动态调整触发机制不健全,有的还在执行2001年的价格,有的执行2010年的价格,有的调整比较多。什么时候应该调整价格,触发机制不明确,全靠领导发话。
其他问题,还有价格的资源配置、杠杆作用不明显,对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促进作用滞后,等等。
另外,调价时也会存在问题。第一,调价往往是强调要以成本定价,实际上往往只是基数加增幅。“成本”讲讲容易,但医疗服务的成本和药品的成本一样,核算起来是很难的,必须有标准路径。但只有成熟的东西可以有标准,在中国,有的医生是博士,有的医生是本科及以下,服务质量有差异,很难去计算标准。
第二,调价强调“有升有降”,实际是只升难降。
第三,强调结构优化,但是往往偏重物化项目,技术劳务价值不太重视。
第四,强调切断利益,实际上有些利益关系很难切断。
总体来说,第一,我们的价格决策比较滞后,没有好的机制去规定新技术、适宜技术以及淘汰落后技术。一项技术算不算新技术,要跟老技术进行比较,还要比老技术有更好的成本效果,才算是新技术,比如最近国家CDE发布的一个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评价体系。至于新技术怎么定价、怎么支付,改革现在还是比较落后的。第二,定价的基础不够扎实,成本核算基础薄弱等等。
改革内涵:“腾笼”后,
“换”到第三次才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新文件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医疗事业发展规律为遵循,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这两个指导思想是非常好。
总体思路提到,要调控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探索政府指导和公立医疗机构参与相结合的价格形成制度,必须要和医疗机构结合;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调整动态机制;强化大数据信息化作用。
改革的目标是用3到5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现在已经选了5个试点城市,苏州、厦门、赣州、唐山、乐山(两山两州一门)来进行试点。
整个服务价格改革的理念出来,也回答了“腾笼换鸟”的问题:我们带量采购,节省下这么多钱,到底换什么用?以我的解读,不一定说带量采购省下来的空间大部分就是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我想要“换三只鸟”。
第一,要让老百姓得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第二,扩大保障的范围和内容。比如创新药、慢病药品,原来不能报销的,纳入报销。
第三只鸟,才是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肯定要考虑分类,普通型的、复杂型的,以及市场调节型的。
价格要发挥三大作用。第一,技术劳务价值的“度量衡”。我们每千人拥有的护士数是3个多一点,和美国比差五六倍,体验度不可能好,护士太少了。护士为什么少,是不是护理服务的价格有问题?还有复杂手术、中医、折旧问题等等。
第二个要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信号灯”。这次提出来要把价格分成复杂型、通用型,今后往上调的可能是复杂型,通用型不调或者往下调。第三就是要医院练好内功的“助力器”。
整个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里面有提到了五个机制,五个机制形成闭环,内容非常具体。
第一个机制要设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今后所有服务项目的名称、内涵、比较关系可能要全国统一,国家会出台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管理原则,地方再去具体操作。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点是技耗分离、产出导向。一个项目里,耗材花多少钱、技术劳务花多少钱要分清楚,一旦设备采购降价了,整个项目就可以降价,耗材也一样。
第二个机制,建立可持续的价格管理的总量调控机制。“腾笼换鸟”,医保局为什么会不愿意把笼子腾出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他们可能觉得整个医疗服务的费用年增长百分之十几,比GDP增长高这么多,为什么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现在医务人员工资待遇高了还是低了?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才能调价。
第三个机制,要建立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型。通用型的用政府指导价,围绕统一标准活动,构建起稳定规范,具有普遍性的全国性、区域性的价格体系,要管好、管到位,起到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复杂型,政府和医院协商形成价格,要管住调价的融资和赤字,总额要控制住;特需服务和试用期内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用市场调节价,对企业来说,市场价实际上是一种机会。
第四个机制,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怎么动态调整,必须要有一定的指数,通用型医药服务价格参照收入和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即若收入上升,通用型也上升;复杂型医疗服务项目,根据技术难度、风险系数、投入价值评估,如果超过一定程度就可以启动调动机制。还有,比如说医疗费用增长比例低于多少、整个工资水平达到多少、整个医院的亏损面到多少可以触动,都要考虑。
第五个机制,建立严密高效的价格监测考核机制。要加强价格成本监测、加强价格改革评估,加强价格的责任考核制度。
另外,要形成价格管理的三个支撑体系。第一个支撑体系要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权限配置,国家、省、地级市和筹资单位,怎么去进行权限分配,必须要明确。第二要完善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规则程序。第三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能力建设。
同时,还要统筹推进五个配套改革,第一个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要推进医疗行业的综合监管,第三要完善政府投入机制,第四要规范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价格。第五是衔接医疗保障的制度改革。这五个配套改革措施要协同发展。
组织选择了5个地区开展了试点,要加强组织领导、稳妥有序地推进试点、做好宣传引导,精心组织实施。
医保支付问题与展望:
寻求八方的利益公约数
我认为,医保支付目前存在几个主要问题,第一,现行进行预算总额控制,但没有和医疗质量、患者的健康结果等关键指标相挂钩。第二,按病种付费DRG支付所占的医保费用比重不高,对医院的影响不大。第三,主动战略性购买非常罕见,支付引导正向激励机制还不足。第四,还没有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多元复合支付制度。
价格和支付引导资源配置和利用也存在问题。宏观上医疗资源配置倒三角,分级诊疗不理想,而且“十四五期间”很严重,本来应该是配置医生,我们现在配置床位资源;本来应该加强基层医疗,现在实际上是在加强三级医疗;中观上,科室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儿科、病理及微生物供给短缺;微观上,服务项目利用驱利,医疗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广泛存在。
时间关系,大家可以看看这张图,实际上医务人员觉得自己的技术劳务没有很好地体现,部分价格低于价值。患者也觉得现在医疗费用负担不起,各个部门的诉求也不一样。怎么去找到8个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我们医疗服务价格要做到的。
根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谈一谈支付制度改革趋势。首先,今后医保越来越要体现战略性购买,要去购买一些高价值、高性价比的项目,向所谓的价值医疗转化,追求参保人群健康结果的最大化。老百姓去看病,实际上是在购买健康,但现在支付是按照治疗过程、而不是按照结果和健康。
第二,我们整个支付制度改革,要从服务量为基础,转变到关注诊疗过程,最后以价值临床价值为导向;从关注单个医疗机构,向关注整体的体系效益转变;从为疾病治疗付费,向为人群健康付费。
谈到DRG,DRG当然是支付方法的主要手段。DRG分组,准确定价是关键,但现在价格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还没有改革。我们不能神话DRG,因为DRG是根据疾病状况来支付,而不是治疗效果,这本身是有一定缺陷的。病人出院时是走着出去的、跑着出去的,还是躺着出去的,根据治疗效果减去治疗前的状况付费,才是合理的。
医保支付改革有三重境界,第一,微观上的临床境界,追求临床药品和治疗策略的最优。
第二,追求中观上的经济价值,单个医疗机构以健康结果为目标高效运转,不同种类和层级医疗机构有效分工合作,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整合。我们现在医生忙得要命,上午7点干到晚上7点,但人群患病率、发病率没有很好控制住。医疗机构微观高效率与卫生体系宏观高效运转怎么实现,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
第三个境界,要追求社会价值,实现整体卫生健康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提升人群健康,这就是我们改革的最终的目标。
医改要取得最大的成就,第一要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现在是医院花钱花得越多,补偿得越多,应该让医生“赚不生病的钱”,实现正向激励机制。第二要设立个人自付封顶线,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第三要加强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战略性购买效率。第四要有利用价值医疗的手段,让我们“医疗保险”尽快向“健康保险”转变。这样我们整个医改才能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我今天就讲这些,不一定完全对,很多是我们研究的结果,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医学界智库
整理:韦晓宁
作者:张睿泽 时间:2024-11-21 17:55:2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11-21 17:34: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1-21 17:34: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4-11-21 17:14: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1-21 17:04: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1-21 16:51:3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