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老龄化状况的日益严重,有关养老模式与养老设施的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那么,针对目前“困境”,各个国家都有哪些养老服务模式与措施呢?
所谓养老模式是指人们进入老年阶段后如何安度晚年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机制保障,它包括老年人的经济保障、起居照料与精神慰藉三个层次。目前中国的诸多养老项目还仅仅处于起步状态,名目繁多、分类混乱,相比之下,许多步入老龄化社会已久的国家在养老体系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下面就分别了解中、韩、日、美、英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何不同。
中国
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中国老龄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趋势,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这意味着30年后,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然而,我国的养老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也无法做到和发达国家一样完全依靠政府和社会出资。目前国内的养老机构大多需要老人自费,部分养老机构的价格高昂,明显不适用于大部分工薪阶层,而相对便宜的养老机构和部分福利机构又面临着床位紧张、设备不完善、服务不专业等一系列问题。
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与社会或社区服务相结合、医养结合机构。但2017年2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家庭养老需要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老人的经济来源与日常起居都依靠子女照应,而社区养老模式下老人更独立,日常起居等更依赖于社区。社区养老最早发源于英国,后来被很多西方国家效仿,并加以改进。老人居住于专门的养老社区内,家人、社区中的专业护理人员以及来自社会的志愿者都将承担一部分照料职责。社区的完善程度对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在这种养老模式下,一方面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得以大大减轻;另一方面,老人也可以不用脱离社会,继续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下生活,可有效缓解老人因生活变化而产生的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韩国
据数据表明,2000年韩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2%,2018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将达到14%,进入到高龄社会,预计到2026年,老龄人口超过20%,进入超高龄社会,平均5人就有1位老人。
作为非常看重家庭观念的国家,韩国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步开放,养老设施的不断升级,综合性福利养老院、养老院也逐步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其中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选择愿意在主城区进行养老,而非远郊区或者乡村。
比如,首尔江北老人综合福祉中心。这个中心由于是政府设立、衣恋集团资助,收费较低,而且是愿意服务失智老人的,因此很多老人排队进入。这个中心目前为100位老人提供服务,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分级照料,其中一等级(即身体最不好的)有4位,二等级29位,三等级51位,其他(即基本健康)的有16位。从性别比例看,女性占多数,有77位。地区分布上,69位老人来自中心所在的江北区。就年龄来说,66%的老人都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福利中心还有日间护理中心,服务34位老人,这些老人大部分住在周围三公里内,由中心每天派专车接送。他们的费用也由介护保险承担85%,老人自己负担的费用在18-22万韩元之间(折合人民币1000-1300元)。
尽管韩国政府和基层社区都在努力推进老年人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发展,但不少韩国老人的生活仍然存在困难。据了解,韩国很多老人由于年轻时没有上社会保险,年龄大后很难拿到退休金,所以还需要继续工作,以维持老年生活。
日本
日本的老龄化现象一直以来都比较严重。自从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老龄化状态开始,截止到2011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3.3%。在老龄化形势如此严峻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大力建设社会养老体系和福利保障制度,使得日本的养老产业发展得十分迅速。老人不管是想前往养老机构还是想在家中养老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选择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如果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考虑,有银发之家、护理院、失智老人集体之家、特别老人集体之家等多种选择;如果从经济水平角度考虑,有公营而且收费低廉的银发之家、半公营性质的优质出租住宅以及完全民营的收费老人之家等多种选择。
比比各国的养老服务模式,看了才知道差别
选择在家中养老的老人,则有大量老年公寓和养老社区可供选择。这些养老产业大多由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属于盈利性的高档住宅。住宅类型主要分为专住型和混住型,区别在于老年住户是否与一般住户混住。经营模式分为出租型和护理型,为健康状况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服务。
这种多元化的居住选择使得不同需求、不同经济状况的老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
以日本的港北新城为例,它坐落于日本横滨市的神奈川县,总占地面积约为31.37km2,距离东京20km,距离横滨8km。港北新城将养老住宅的面积限定在37~74之间,推行小规模养老模式。这是一个典型的混住型养老社区,除了典型的老年公寓、老年人专用住宅等,普通的租售型住宅也被混合在养老社区中,容纳普通居民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二代居”也被引入这一社区,这种设计结合了西方理念和日本国情,即相近或相邻的两套住宅,其中一套用于老年人养老,另一套由子女家庭居住,既能使少一代有独立的生活环境,也方便子女看望照顾老一代。所有的老年人住宅都配有相应的适老化设计,从门窗位置到家具尺寸都对老年人的行动特点、身体机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例如增加扶手数量、满足轮椅通行需求、考虑护理人员陪住空间等等。
社区内拥有十分丰富的配套设施并提供各种服务。社区内设有护理之家和康复指导部,为在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社会服务,满足健康和精神上的需求;老年人兴趣中心及图书馆则可帮助老年人建立兴趣爱好,为养老生活增添乐趣,以减轻老年人脱离社会后的失落感。
美国
美国同样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已久的发达国家,养老模式主要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主要划分标准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设置有独立型老年住宅、老年公寓、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活跃型老年社区和护理院。随着21世纪的到来,美国社会的老龄化状况进一步加剧,仅仅依靠传统的养老机构和福利制度无法满足更加迫切的养老需求,并且医疗养老护理机构的支出十分庞大,是美国医疗财政体系的沉重负担,加之老人普遍不愿意与社会脱节,希望能更加相对独立地生活,于是美国社会逐渐将养老重心由机构养老转向了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的机制决定了社区服务的重要作用,养老社区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主要分为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与持续护理退休型四种社区。以生活协助型社区为例,此种社区主要的使用者为80岁以上、无重大疾病但需要日常生活照料的老人,社区会为这些老人提供基础的餐饮、出行、清洁、维修、体检等服务,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活协助型社区以尽可能保障老人独立生活的质量为主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
而美国发达的养老产业离不开其完善的制度支撑体系。一是由政府、公益组织和私营机构组成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二是由社保、商业保险和个人理财组成的养老服务支付体系。三是美国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及严格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保证了养老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英国
在英国,居家养老采取审批制度,按照“申请服务→评估→计划→干预→评估”的流程进行管理。英国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其优势是能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政府根据国家颁布的老年护理服务框架制定该地区的需求评估标准,以此评估申请者。相关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家庭环境情况、资金状况、照顾情况、相关的病史、预后及可能的结果。
居家护理服务根据服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个人照顾、家务援助以及医疗服务。根据服务量的不同可分为高强度的家庭护理(每周≥10h和≥6次访视)、中等强度的家庭护理(每周5~10h和≤6次访视)、低强度的家庭护理(每周≤5h)。
英国的社区养老含有3个层面:一是在社区内接受照顾。二是由社区负责照顾,主要靠动员社区内部的人,如老人的家人、亲戚、朋友、邻里以及其他的社区志愿者,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志愿地或半有组织地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和服务,给予人文关怀。三是对社区提供照顾,也就是向社区照顾者提供帮助和支援,连结社区内部的非正式及正式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最适当的照料和服务。
比比各国的养老服务模式,看了才知道差别
社区照顾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四大板块,其中生活照料又可以细化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社区照顾的内容和服务主要有四大特点:政策引导、体系完整、政府出资、依靠社区。提供社区照顾的机构中,既有由政府出资、社区承办的慈善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性的盈利机构;提供服务的人员之中,既有政府雇佣的人员,又有来自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从而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的服务系统,以满足不同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能使老年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独立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方面是中国养老产业应该借鉴学习的。
如今,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政府应该鼓励养老机构进行创新,并给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重视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出台相关规划和政策,让群众既能够养老,有病又能够治,还能够防范一些疾病,实现养老产业多层次发展,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