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昨天刊登了著名记者白剑峰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明天谁来当医生》,说明医患发展的事态比较严重!本文说的是今年来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医院,而每年培养的医学生只有1/6“心甘情愿”地成为医生。在这种状态下,确实成为人们的一种担忧,甚至是一种悲哀。医生为民众看病,本事是一种感恩,为何成为抱怨呢?人们也有认为,是否得到尊重,是医生的品行。但是是否追踪现象都是医生的品行呢?如果是,我们是否要考虑我们的政策和我们的对生命的态度呢?以下白先生的文章供大家思考。
●医生薪酬过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医学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
最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名医护人员被患者砍死砍伤。今年以来,类似的恶性事件频频上演,不仅刺痛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心,而且引发了很多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忧虑。
据报道,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只有10万人穿上“白大褂”。很多医学毕业生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一方面,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好医生一号难求;另一方面,医学生大量流失,优秀人才不愿从医。长此以往,必将使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看病难问题更加突出。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待遇,超过八成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8%。而在发达国家,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3—5倍。2007年,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美国最高薪酬职业榜单中,前9位全部来自医疗行业,包括麻醉师、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等,唯一挤进“十强”的非医疗行业职业是商业公司总裁,排在第十位。另外,在发达国家,人力成本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的60%以上,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足30%。相比之下,我国医务人员的薪酬偏低,很多医生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于是把不合法的“灰色收入”视为合理补偿。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薪酬是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反映了劳动力的稀缺程度。按理说,在优质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医生的薪酬必然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医生的薪酬是由政府决定的,而非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因为绝大部分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人,医生的薪酬自然受到诸多政策限制。同时,由于非公立医院发展滞后,医疗市场发育不健全,医生的劳动力价格信号还不清晰。因此,我国医生的薪酬标准缺乏外部市场参照,难以体现其实际劳动价值。
医生薪酬过低,直接影响到未来医学人才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培养一个本科医学生需要5年,而培养一个博士医学生则需要11年,其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高。同时,作为一种特殊人力资本投资,医生的就业选择范围窄、风险大。如果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等值回报,投资主体就会失去投资的动力。例如,在医生薪酬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就不愿意考虑医学,因为他们会对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率进行对比。如果医生成了一个“又累又穷又危险”的职业,谁还愿意当医生?
尊重医生,不仅体现在社会地位上,也要体现在薪酬待遇上。我国医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他们甘守清贫,用较低的成本维护了较高的国民健康水平。如果继续靠压低医务人员的薪酬来控制医疗成本,必然导致医疗人才越来越短缺,这无异于竭泽而渔。可见,医生的薪酬问题,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只有让医务人员拿到令人羡慕的“阳光薪酬”,才能扭转医学人才供给不足和质量下滑的局面。
眼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医改表面上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人。因为医生是一个晚熟的职业,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无法速成。有钱可以盖最好的医院,却未必能请来最好的医生。所以,为了避免医学人才流失,政府应允许公立医院突破事业单位的薪酬分配限制,提升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的比例,扩大可分配薪酬的总量。尤其要提高刚毕业医学生的薪酬标准,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大力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为医生薪酬市场化创造条件。惟其如此,“白大褂”才能重现魅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04 14:08:4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巍巍 时间:2025-01-04 13:59: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03 14:35: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03 11:13:1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1-02 15:27: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文宇澄 时间:2025-01-02 14:55:21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