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总费用历史回顾和发展预测
1978-2010
杜乐勋 赵郁馨 高广颖 石光
目录:
研究目的
数据来源
测算方法
借鉴与参考国民经济研究社模型
本次研究的模型设计
对数据的调整修匀和技术处理
收集整理编辑计量经济分析所需的各项变量
2000-2002年短期预测
2010年长期预测
宏观政策建议
研究目的
通过对卫生总费用和相关数据作时间序列系统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对我国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筹资能力的战略研究提供宏观经济信息。
数据来源
1 卫生总费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
2 相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1999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卫生事业经费决算资料;等等。
测算方法
1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2 计量经济学方法;
3 卫生费用核算方法;
借鉴与参考国民经济研究社模型
本文特别推荐国民经济研究社U.K.Hoffmeyer 和 T.R.McCarthy 主编的专著《卫生保健筹资》一书对OECD国家进行系统的经济计量分析的模型和测算结果和分析。本文作者借鉴与参考这个方法,利用类似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卫生总费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趋势预测。
1理论模型
国民经济研究社认为,设计卫生总费用模型需要从卫生资金的供给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对一组数据设计两个经济计量方程式是很少见的。但是,从市场经济的现实出发研究,居民的卫生保健需要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但需要的满足要有资源的保证才能成为现实。有了需要还要研究是否有支付能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卫生资金的实际供给能力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的研究实践也告诉我们,必须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1资金供给模型
在任何一个国家,下述资金供给模型是政治上可以接受的。这个模型要回答下列问题:卫生总费用和国内生产总值是什么关系?具体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卫生总费用应该增加多少?
计量经济学用下列方程式加以估计:
InHCEt=a0+a1InGDPt+ut (1)
公式中的HCEt是指t年的实际卫生总费用;
GDPt是指t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ut是指随机残差项;
In是指自然对数;
a1 a2是常数。
1.2 卫生服务需求的模型
现在研究市场经济的另一方面:需求。OECD 国家有一个几乎是大家公认的理论:卫生保健是基本人权,不应该受政府预算和市场价格的制约。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在美国和瑞士的计量经济模型中包括了价格变量。需要方的模型探讨3个变量的影响: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医疗技术的变化和医疗质量的变化。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在用人口年龄结构校正后,卫生总费用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使用下列方程式回答上述问题:
In(HCEt/DEMt)=b0+b1T+Wt (2)
公式中的 DEMt=POP1t+2(POP2t)+4(POP3t)+8(POP4t) (3)
POP1t是t年小于64岁的人数;
POP2t是t年65岁以上,小于75岁的人数;
POP3t 是t年75岁以上,小于80岁的人数;
POP44是t年8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
T是时间趋势 W是随机残差
时间趋势反映卫生保健实际成本的增加趋势。使用这个方程式进行预测,意味着假定在以后卫生保健的成本以过去相同的速度增加。
人口变量使用的权重是根据过去对卫生保健费用和年龄关系的研究确定的。例如,调查表明80岁 以上居民的医疗费是64岁以下居民的6-8倍。
作者提醒大家,使用上述公式进行预测要小心。因为在发展趋势当中包括至少5个因素,如果简单地应用上述公式预测,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1,如果费用受到人为的控制;2,如果健康保险的覆盖面扩大;3,如果近几年卫生保健技术大量引进;以后不会总是如此;4,如果卫生费用的增加速度发生变化;5如果技术进步发生重大变化。
作者指出,上述两个公式只有在市场供求均衡的情况下才可能相等。但是市场供求常常不能均衡。于是,又提出一个政治上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国民经济研究社模型的实际运算
2.1数据
包括下列11个OECD国家,只缺新西兰。
因变量:
InHCE:是卫生保健的实际总费用(real expenditure)的对数值。卫生保健的实际总费用就是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GDP price deflator)消除卫生保健名义总费用(nominal expenditure)所受通货膨胀影响后计算出来的。数据来源于OECD,并不来源于各国。我国卫生保健的实际总费用使用相同方法计算。
供方等式的解释变量有:
In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的对数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GDP price deflator)消除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所受通货膨胀影响后计算出来的。我国统计局可以提供有关数据,经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即可计算出我国历年的GDP价格缩减指数。《中经网》提供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GDP缩减指数。
需求方面使用下列数据:
T :费用变化趋势,用它表现技术变化和医疗质量的变化。
InDEM:加权处理后测算的人口变量的对数值。我们根据蒋正华朱楚珠:“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一文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加上我国1990年人口调查结果年龄结构数据,对测算各年份加权人口数作出估计。
InPRICE :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的对数。实际单位成本取决于选择什么单位。如果实行总额预算制,单位成本就是平均每所医院的成本;如果以病种为单位,单位成本就是标准病种有效出院医疗费。如果以服务项目为单位;单位成本就是项目标准成本。根据我国数据的实际可得性,我们使用服务单元成本,即门诊收费水平和住院日收费水平。中国卫生部站在供方立场说话。在外国称为费用支出的数据,我国称为收入或补偿。收费水平,也就是支付水平,也就是保健成本。实际成本不是卫生机构实际支出,而是社会支付给卫生机构的费用,“实际成本”不是实际支出的货币额,实际支付的货币额是“名义成本”,它也要用GDP缩减指数处理后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才成为“实际成本”。
估计的时期:OECD国家估计的时期从1960年开始,到1983-1991年不等。我们估计的时期是1978-1997年。使用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方法测算的中国卫生总费用估计值。
2.2国民经济研究社模型预测结果
表1归纳对11个OECD国家的预测结果。使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评价指标。为了比较,我们同时列出我国卫生总费用预测结果。
2.3预测模型回归结果
下面列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预测模型回归结果。(U.K.Hoffmeyer & T.R.McCarthy)为节省篇幅,已经解释过的略写词就不解释了。
1960-1990年供给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16.7+1.95InGDP
(32.8) (57.1)
R2=0.99 SE 0.05
同期需要需求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InDEM+0.868+4.4T
(66.6) (62.2)
R2=0.99 SE 0.04
另有一个需方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InDEM+0.58+4.8T-0.34InPRICE
(12.6) (7.4)
R2=0.994 SE 0.033
2.4 1999年对中国的估计结果(Dulexun)
1978-1997年供给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4.9+1.15InGDP
(32.2) (0.03)
R2=0.99 SE 0.08
同期需要需求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InDEM+3.0975+3.536T
(4.36) (3.92)
R2=0.0457 SE 0.62
估计结果说明消除价格因素后卫生服务技术和服务品质因素对经过年龄结构调整后的人均卫生费用相关程度很小,模型估计无效。
另有一个需方方程式估计结果:
InHCE=InDEM+4.829+0.407T+0.68InPRICE
(0.309) (0.01)
R2=0.994 SE 0.043
估计结果有效,讨论如下:
估计结果说明我国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实际收费水平因素与经过年龄结构调整后的人均卫生费用相关程度很大,模型估计有效。说明,我国卫生费用的增长,重要影响因素是实际收费水平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调整收费标准;开大处方;分解收费;增加高科技检查、治疗项目。
估计结果说明我国卫生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很低,说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卫生服务主要是必需品,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卫生总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大,卫生服务显示更大程度的豪华消费品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卫生总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会更多的显示豪华消费品的属性,因此,市场机制对卫生发展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我国卫生费用弹性系数小,并不是我国卫生经济发展缓慢所致,而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快,从而使卫生费用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对差距较小之故。
本次研究的模型设计
借鉴与参考国民经济研究社的上述模型,以本文作者1999年的模型设计为基础,作出本次研究的模型设计。
1 数据
1.1 因变量:卫生总费用:
InHCE:是卫生保健的实际总费用(real expenditure)的对数值。卫生保健的实际总费用就是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price deflator)消除卫生保健名义总费用(nominal expenditure)所受通货膨胀或紧缩的影响后计算出来的。卫生总费用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数据口径经过调整修匀。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2 卫生服务需求解释变量 经过筛选,卫生服务需求解释变量有:
T :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用它表现技术变化和医疗质量的变化。
InDem:加权处理后测算的人口变量的对数值。本次研究我们根据1982年第2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和1990年全国第3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移算,测算了全国1978-1998年年龄别人口数;利用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测算的《1992年和1997年全国居民年龄别人均医疗费用数据》为权重,加权处理中国1978-1998年人口数,求出经过加权处理的中国人口变量。
InPrice :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的对数。实际单位成本取决于选择什么单位。我们使用每诊次费用和每床日费用为成本计量单位,以各年份全国平均3个诊次的费用和1个床日的费用合计作为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测算的依据。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的变化反映卫生资源成本的变化,包括职工工资水平、药品价格水平、医疗设备价格变化。因此,应该认为是外生变量。
Govt : 政府卫生支出的环比发展指数。政府卫生支出的发展快慢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有一定影响。政府卫生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
InGovb : 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的对数值。 经验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高,有利于控制卫生服务需求过快增长;卫生服务需求扩大过快,势必降低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1.3卫生筹资供给能力的解释变量 经过筛选,卫生筹资供给能力解释变量有:
In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的对数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价格缩减指数(GDP price deflator)消除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所受通货膨胀影响后计算出来的。我国统计局可以提供有关数据,经过简单的数据处理即可计算出我国历年的GDP价格缩减指数。
但是,国内生产总值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过于宏观了;在中观的政策分析上,我们筛选了下列解释变量:
Inzhf : 政府预算内卫生支出的对数值;
Inxm : 乡村居民家庭卫生支出的对数值;
Inshm : 城市居民家庭卫生支出的对数值;
Inzhgy : 城镇职工医疗卫生费支出的对数值。
上述四个变量可以对卫生筹资提供能力的变化作出接近80%的解释。他们决定卫生部门筹款的可能性有多大。
作者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分析情况有专门报告
1 计量经济模型
利用我们收集整理的数据集,经过逐步回归,筛选出下列联立方程式模型,时间跨度为1978-1998年。使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包MicroTSP进行数据处理。
需方模型
In HCE/Dem=1.9256-0.265Govt+0.17T+0.6535×InPrice-0.101InGovb
(4.534)(-1.217) (0.466) (13.356) (-0.87)
R^=0.9936;SE=0.05;DW=1.51
需求模型反映,卫生服务有支付能力的人均需求,与卫生服务的技术进步,卫生服务成本有正相关,弹性系数分别为0.17和0.6535; 说明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供方成本拉动需求的特点;卫生服务有支付能力的人均需求,与政府卫生支出的发展速度、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有负相关,弹性系数分别是0.265和0.101。说明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可以从宏观上控制卫生服务需求的过快增长。减少政府卫生投入可以刺激卫生服务需求的过快发展。
供方模型1
InHCE=2.87995+0.1762×Inzhf+0.0507×Inxm+0.3658×Inshm+0.1995Ingy
(10..326) (2.295) (0.58) (8.96) (3.48)
R^=0.9977;SE=0.037;DW=1.356
供方模型1反映,卫生筹资提供能力有4大支柱:政府卫生支出、乡村居民家庭卫生支出、城市居民家庭卫生支出以及城镇职工医疗卫生费支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1762、0.0507、0.3658、0.1995。说明在我国,在卫生筹资上贡献最大的是城市居民的家庭,其次,是职工医疗卫生费,政府已经退居第3位;可惜8亿乡村居民对卫生筹资提供能力的增长贡献太低了,弹性系数只有0.05。就是说,农民家庭卫生支出增加1%,卫生总费用只能增加0.05% 。
供方模型2
InHCE=-5.0845+1.189InGDP
(-18.085) (43.411)
R^=0.99; SE=0.072:DW=0.615
供方模型2反映卫生总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弹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卫生总费用可以增长1.189%。我们为了数据预测时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对1989年以前的卫生总费用数据作了计算口径的调整和修匀,发现调整修匀后的卫生总费用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有所下降。从1.2%下降为1.189。
对数据的调整修匀和技术处理
在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之前必须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对数据进行调整修匀和技术处理。这是卫生经济研究的基本功。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在生物统计方面十分严谨,从经济学背景到公共卫生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对此受益匪浅。卫生费用核算的方法学基础是国民经济核算科学。研究卫生经济领域的成本费用和收入,都应该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上,具备坚实的科学基础。
1 中国卫生总费用数据的调整和修匀
在世界银行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卫生部门从1980年开始测算卫生总费用。我们测算的数据提供给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在他们公开使用的文献上,根据我们提供的基础数据整理发表了中国卫生总费用时间序列数据。在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卫生筹资渠道比较少,因此,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口径相对比较狭窄。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进展比较快。政府决定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市场因素对卫生筹资渠道发生很大冲击。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口径必须拓宽。经过1995年世界银行专题考察团一个星期的考察评估,经过卫生部和相关部委许多专家和官员参与的研讨,于1995年组建的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逐步按经过论证的新口径整理发表中国卫生总费用数据。我们现在掌握1990-1998年的数据库。由于人事变动,1978-1989年的数据库已经散失。只留下文献上发表的数据,几乎无法按新计算口径进行筹资来源数据的调整。我们课题组以前进行的计量经济分析,为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可比性,使用的数据仍然是基本维持80年代口径的卫生总费用分配流向数据,而并没有使用现在公开使用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数据。去年,课题组在对实际使用法指标体系的论证过程中,相应调整了分配流向法(现在改名为机构法)数据的测算口径。按此口径我们收集数据修订测算了1990年-1998年分配流向法新口径的数据序列。这份数据序列和现在公布的筹资来源法数据序列十分接近,达到理想的综合平衡。这就使我们找到一个简易的方法调整修匀80年代卫生总费用数据,使它与90年代的计算口径实现相对的一致性。
调整方法使用下列程序:
1 将新口径的机构法(相当于过去的分配流向法)数据集与旧口径的分配流向法数据集进行比较,求出逐年的调整系数。例如,新口径的机构法1998年数据为3885亿元,旧口径的分配流向法1998年数据为3260亿元,1998年的调整系数就是3885/3260=1.19; 我们还发现从1998到1990年,上述调整系数有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是1.006792。我们按照这个平均递减率推算从1989-1978年的调整系数。按此系数进行调整,1978年仅增加了4个亿元,而1989年增加了70亿元。此外,我们为了修匀1989年卫生总费用和1990年卫生总费用数据增长率偏高的问题,对1988和1990年数据求和除2,得出1989年卫生总费用估计值。现将调整前后的数据列表如下:
2 编辑整理国内生产总值和卫生总费用的真实可比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把利用财务帐目测算的费用数据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从费用支出的名义值调整为费用支出的真实价值。认为只有利用调整后的费用支出真实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才具有科学性和使用价值。这里为了便于不熟悉国民经济核算的读者了解上述费用支出调整过程。将调整过程列表计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和卫生总费用名义价值调整为真实价值
收集整理编辑计量经济分析所需的各项变量
需方模型变量
1加权人口变量Dem
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人口。人口增加,卫生服务需求肯定增加。但是不同年龄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有十分重大的差别。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比青年人多许多倍。因此,要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估计人口变量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必须逐年估计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且,不同年龄卫生服务需求的差别究竟多大,也需要有经验依据。国民经济社提出一个估计不同年龄组人口需求权重的数据。这个数据以经合组织国家的情况为依据设计的,是否符合中国实际?本次研究利用1982年中国第3次人口普查结果和1990年中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通过年龄移算方法测算了1978-1998年全国各年年龄别人口数;然后,利用卫生部1993年第1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和卫生部1998年第2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结果,利用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为宏观控制数据,测算了1992年和1997年全国年龄别人口的人均医疗服务消费需求额。我们使用这两次调查的全国年龄别人口的人均医疗服务消费需求额的平均值为依据设计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年龄别权重。利用1978-1998年全国各年年龄别人口数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年龄别权重,我们测算了1978-1998年经过加权处理的人口变量数据集(Dem)。
测算过程和测算结果如下:
2政府卫生支出的发展速度Govt和它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Govb
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数据库有1978-1998年中国政府卫生支出数据。1989年前数据口径稍小于1990-1998年。本次研究采取类似方法对1989年以前的政府卫生支出数据作出调整。调整后的数据逐年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3 卫生总费用环比发展速度(T)来源于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数据库和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根据1978-1998年卫生部财务决算资料计算。
上述变量的数据列表如下:
4供方模型变量
Inzhf : 政府预算内卫生支出;
Inxm : 乡村居民家庭卫生支出;
Inshm : 城市居民家庭卫生支出;
Inzhgy : 城镇职工医疗卫生费支出。
政府卫生支出数据来源和调整已经介绍过了。城镇职工医疗卫生费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城乡居民家庭卫生支出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如下:
国家统计局城乡调查队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中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当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测算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当年全国城乡平均人口数=当年城乡居民家庭卫生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78-1985年城乡调查队城乡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中城乡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根据1985-1998年同一数据的数据序列数据的发展趋势估计。上述数据均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调整为1998年可比真实价值。上述变量的数据列表如下:
2000-2002年短期预测
短期预测是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发展速度作出预测。
根据1979-1998年平均发展速度估计如下:估计结果比较稳健。
2010年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使用供求两个计量经济模型。根据对模型参数过去和今后发展趋势的估计,对卫生服务需求和卫生资源筹集潜力作出预测:
1 卫生服务需求预测
模型如下:
In HCE/Dem=1.9255-0.265Govt+0.173T+0.6535×InPrice-0.101InGovb
11 加权人口数(Dem)按照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逐年的移算和使用人口年龄别权重加权处理,1998年加权人口是12.828亿人;按1978-4-1998年加权人口的平均发展速度,2010年我国加权人口可达16.059亿人,增加3.23亿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估计2010年以后我国按年龄结构加权的人口有可能加速发展,对卫生服务总需求有重大影响。
12 政府卫生支出的发展速度(Govt)1978-1998年,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平均发展速度是1.08233。1998年达到587.23亿元。按照2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预测2010年政府卫生支出可能到达1517.49亿元。
13 卫生总费用核算的发展速度(T)1979-1998年卫生总费用平均发展速度是1.12。
14 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 (Price)按照卫生总费用核算小组估计1998年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是288.41元,20年平均发展速度是1.1412,推算在2010年卫生保健实际单位成本指数可能是1407元。
15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1998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是15%,从1978年的30%,1985年的35%,下降为1998年的15%,平均发展速度为0.966。
平均每年下降3.45个百分点。如果政府继续如此对待卫生事业,预测到2010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要下降为10%。
16 将上述预测值代入模型计算如下:
In HCE/Dem=1.926-0.265Govt+0.173T+0.6535×InPrice-0.101InGovb
=1.926-0.265(1.08233)+0.173(1.12)+0.6535×In(1407)-0.101In(0.1)
=1.926-0.265(1.08233)+0.173(1.12)+0.6535×7.249-0.101(-2.3)
=1.926-0.2868+0.19376+4.737+0.2323
=6.802
求反对数=899.88
899.88*16.059=14451.17亿元;按预测实际人口平均是1033.7元
按平均发展速度预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198450.9亿元,因此,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达到7.28%,接近目前加拿大和英国同一指标的百分比。
2卫生筹资供给能力预测
再研究卫生服务需求的筹资供给能力。供方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InHCE=2.87995+0.1762×Inzhf+0.0507×Inxm+0.3658×Inshm+0.1995Ingy
21 政府卫生支出zhf在需求模型上已经作为费用需求宏观调控因素作了预测
22 乡民家庭卫生支出xm 预测到2010年乡村人口下降为6.29亿人,人均消费支出预期增加为4263.75元,人均医疗消费预测可达182.66元,因此估计乡民医疗消费提供能力可达1149亿元。
23 市民家庭卫生支出shm
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口可达139787.2万人,经济学家预计,我国人口城市化程度可达45%,预计城市人口消费水平可以上升为人均15566.28元,卫生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的百分比不变,维持4.74%,人均可达737元,市民医疗消费承受能力可达4637.76亿元
24 城镇从业人员医疗卫生费gy
国务院已经决定,城镇从业人员都要参加医疗保险。争取在3年年做到覆盖城镇从业人员。因此,城镇从业人员医疗卫生费将是今后主要筹资提供能力的源泉。
预测:2010年城镇从业人口预计可达29481万人,人均平均工资为17034元,如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可达80%,筹资比率为平均工资的8%(包括补充保险)总筹资能力为3214亿元。
25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如下:
InHCE=2.87995+0.1762×Inzhf+0.0507×Inxm+0.3658×Inshm+0.1995Ingy
=2.87995+0.1762×In1517.49+0.0507×In1149+0.3658×In4637.76+0.1995In3214
=2.87995+0.1762×7.3248+0.0507×7.0466+0.3658×8.442+0.1995×8.075
=9.226
=10166.85亿元。
初步预测结果,筹资提供能力只能达到居民服务需求的70.35%
宏观政策建议
1 从需方控制卫生服务消费的过快增长
如果宏观控制卫生服务成本指数的过快增长,平均发展速度从1.14下降为1.12;卫生总费用发展速度从1.12下降为1.10,卫生服务需求可以控制在什么水平?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1.9255-0.265(1.08233)+0.173(1.10)+0.6535×In(1123.64)-0.101In(0.1)
=6.6519 , 反对数=774.286元。775.298*16.059=12434亿元
如果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发展速度增加2个百分点,使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保持15%不下降,卫生服务需求可以控制在什么水平?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1.9255-0.265(1.10233)+0.173(1.10)+0.6535×In(1123.64)-0.101In(0.15)
=6.606 反对数为739.29元,739.29×16.059=11872
2 扩大卫生筹资的提供能力
如果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发展速度增加2个百分点,如果乡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能够赶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卫生筹资的提供能力能够扩大到什么水平?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2.87995+0.1762×In1890.88+0.0507×In1441.88+0.3658×In4637.76+0.1995In3214
9.277 ,反对数为10691.62亿元。
筹资能力扩大到能够支付90.06%的卫生服务需求。
3 总之,对卫生总费用的增长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对医疗消费水平的增长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同时使政府卫生支出的增长与卫生总费用增长保持同步。使乡民家庭的医疗消费构成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使乡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赶上城市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扩大城市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百分比,这是使卫生服务总需求和卫生筹资总供给实现平衡的重要政策目标。
2000/5/27初稿2000/5/29第一次修改稿
本文作者是《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杜乐勋 赵郁馨等
发表在《卫生软科学》2000年10月第五期
参考文献:
U.K.Hoffmeyer and T.R.McCarthy:
Financing Health Care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杜乐勋赵郁馨 石光 高广颖:
卫生总费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和预测
中国与OECD国家的回归方程式估计结果
本文英译文在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00年第3期发表
本文英译文参加1999年在荷兰举行的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研讨会,作大会发言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