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2025,中国医美机构生存实录

25年11月25日 阅读:2517 来源: 贺华煜原创 IP属地:广东省

  概述:当前医美行业正处于残酷的洗牌期。营商环境恶化、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成为“极限挑战”。成功的机构往往规模适中、运营灵活、基础扎实或有特色项目;而许多过去依赖市场红利、管理不善、尤其是规模不具优势的中小型机构正被快速淘汰。从业者需要认清现实,及时止损,并具备生存智慧。


  2025年,医美美容市场的变化日趋明显。


  一边是上游厂家批证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获批产品准生证的也越来越多。一边是中游医美机构生存艰难,经营难,获客难,锁客难,升单更难。整个行业已经呈现上也难上去,死又死不起,被市场绞肉机绞杀的局面。


  那些资本?头部的医美机构,就像船体庞大的豪华游轮,行驶在浩瀚的医美的汪洋,乘风破浪;那些地方以及头部的连锁机构,像一艘大型货轮,抗风能力也极强,满载平稳;那些资本?轻医美连锁像豪华游艇,日子惬意;以及那些有着强大背景和豪华阵容的公立三甲,个个拽得二五八万似的。


  苦了那些小型连锁机构,像出海的渔船,风里来浪里走,时隐时现极具风险;


  苦了那些小型医美诊所,像出海的舢板,一个浪头打来,随时有翻船的可能;


  苦了那些医美医生诊所,一个人在冲浪,不光刺激,还要警惕随时失足落水。


  一边是合规后的倒查补税,有可能要掏空家底,吐出胆汁,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边是客户纠纷退款赔款,不光毫无利润可言,还可能带来更坏的市场负面。


  天眼查数据:2025年1—9月份,医美相关企业共有1.2万余家注销,达到了历史峰值。


  《2025医美行业上半年机构运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63%的医美机构营收出现下滑;71%的机构新客占比不足三成,仅有8%的机构新客占比过半。


  那些曾经上蹿下跳,到处站台,风光无限的医美大咖们,大多也开始低调了。他们以往的高谈阔论和拯救赋能,今天看来不过是一把把锋利的镰刀,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的医美韭菜们罢了。


  最近在与国内几个不同城市的医美同行,做线上交流时,了解了一些区域市场的动态。我把反馈的信息,重新做了梳理,如下:


  重庆同行的反馈:医美机构已成烫手山芋


  明年五一,很多大机构会突然倒塌。我知道的情况是:非常严重。上市的那几家都快盖不住锅了。锅太多,盖子太少。


  重庆找我白送机构的好几家。不敢要。一堆顾客卡余额,一堆供货商货款,一堆欠薪,一堆历史欠费。


  小结:未来可以确定的是:营商环境越来越恶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生存已经升级为极限挑战。


  在市场洪流中,真正能逆势翻盘的人凤毛麟角,敢于做接盘侠的更是勇气可嘉。


  长沙同行的反馈:摆烂也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现在,长沙这边的机构也不好找接盘侠了。要钱多,没人要!钱太少,不如简单粗暴的扔了。我身边几个兄弟的机构,转的话也就转个20万左右,还要包里面所有的东西。转了几个月,把房子押金耗完了,直接扔了。一些3000~5000平的机构,也是这个问题。把东西全部搬空,直接扔掉,不要了。我原来的一个助理医生,搞了个1000多平的渠道机构,最后各种谈,谈烦躁了,不要了,全部扔。把东西拖走,扔到仓库里面。


  我估计全国很多城市都是这样情况,只是我们不了解,长沙肯定不是典型的,也不是个案,一定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腰部机构,比如广州、深圳这边,2000~3000平左右的机构是很难活的。反而500~1000平的还行,要不就体量在七八千到一万多平左右的中部机构死的很快,小机构如果有特色的专科,可能还能混着。


  现在这种速度还在加快,长沙这边大概1000~1500平左右的机构,日子是非常不好过。广州大概2000~3000平左右机构也非常不好做。人员又不能裁,已经裁得不能再裁了,业绩又上不来,顾客又耗不住。只有那个500平左右的特色项目的机构,还可以一个月做上几十万。发了工资以后,还有点盈利。要么就做流量的,这种上万平的直接一个月干他千八万两千万。


  小结:


  其实,最先死的是老板们的信心和老板们的心气儿。只要老板们的腰板子一塌,机构完蛋就是必然的了。


  倾家荡产也要做老板,妻离子散也要去创业。一些人还没经过操练,就直接卷入战争,拉上了战场,成了炮灰。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医美人多如过江之鲫,真正能飞跃龙门的却少之又少。


  上海同行反馈1:船小好调头,生存没压力


  我们合并了一个不好的机构来我们这里,现在天天爆满,我们还是天天加班。那边外包,做手术为主,余下的4家做轻医美。我们本来就挺好的,再来一波客户,感觉容不下,都要扩建了。我们医生都没有地方去了,现在都在面诊,跑休息室去了。


  陆家嘴这里其他机构都很忙。我们地理位置好,陆家嘴中心,800平直客机构,6-8月份都400多万,现在5-600的冲。比华美几千平方机构压力小很多,几千上万平的机构生存压力更大,都在卷底价。


  小结1:


  机构规模不大,生存的压力相对小。这种托举的方式,还是很不错的。做客户归拢,集中消化和服务。


  基础打的好,就不怕后续乏力。这样的规模,这样的业绩,已经很不错了。机构的生存成本低,船小好调头,生存没压力。暂时还没触及业绩天花板,利润率就有所保障。


  上海同行反馈2:公立、民营已经水火不容


  目前公立医院收费标准有很大问题,只能套项目收费,明年才能调整。上海九院肉毒素注射都停了,按照合规化标准,打一支肉毒素只能收五十元,这不是胡扯吗?


  民营和公立之间也开始对抗了,互相举报,开始互相伤害。公立医院的医生素质,比想象的低的多,都是混蛋了,诋毁民营医院胡来,民营医院也不惯着公立医院,说他们套项目乱收费。


  上海不愧有“魔都”之才称,民营渠道医院更是肮脏透顶,夜总人员从事渠道,高返点是全国有名的,已经给到了105%。主要是赚麻醉费、输液费和二次开发的钱。


  小结2:


  我今年没去上海出差,所以,对上海医美市场今年的变化,只能从朋友那里得知。


  个人以为,无论是公立,还是民营,毕竟都是医美。这么恶劣,同室操戈的同时还挥刀自宫,只会加速淘汰和洗牌,同时,这样的骚操作,也很可能会蔓延到全国,这样干对整个行业都是灾难。


  深圳同行反馈:市场是良药,专治老板的病


  尤其是深圳的医美,慢慢就走到死胡同了。过去老百姓挣钱是个上升阶段,今天知道后边儿一段时间挣多少钱。就想办法去消费,工作量也大。工作量大,那老板用工可以用各种方式都可以,怎么灵活怎么来,怎么省事儿怎么来,怎么省钱怎么来,反正那边儿是活儿多。


  现在没活儿了,拿着过去那一套就不行了。除了说行政上、物质投入上是节省以外,还有一条儿要他们命的就是医疗技术。因为在活儿很多的时候,技术显不出来,少干一个,多干一个,有的是等着呢,我可以不干,你这个现在不行了。


  深圳的老板从心里讲,他就没想着说我这儿用的是一个高技术的医生,哪怕这个医生脾气不好,习惯不好,有其他一些和医疗无关的特点,或者说不对老板的心思那也无所谓,只要技术好,我们就用这个稳住病人。


  在深圳不是这样。他认为和尚没用,关键是庙,你这个和尚再有本事,我不给你这个庙,不给你这个平台,你狗屁不是。然后就到处宣传,医疗技术都一样,谁都能干。那在以前那个环境下,可以现在傻眼了吧?以前你可以挑着干,你都干不完。现在你挑挑?没了。


  如果说市场没了,很少了,靠医疗来稳定市场的这个因素,平时他们有没有培养好,又不会。所以,有好多机构现在犯了傻了。你找好大夫?人还不来呢,人家还想固定的多挣点儿呢!你想找小大夫,那有的小大夫还真惹事儿。真正医美出事儿,从麻醉角度讲,或者从外科角度讲,没有说是因为这个病情到了很复杂的程度。确实,我们当今的医疗水平没法儿治,叫做不治之症的时候。他死亡了,没有一个回过头来一看,都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医生想在里来省事儿。


  或者老板想搞节约,闹得措手不及。但这个都是完全可避免的,因为我们讨论病例就说医美出的问题,都是可避免的医疗事故。但为什么不去避免呢?医生为什么冒险也这样做呢?还不是你老板希望这样省点钱吗?用工方便吗?现在傻了吧?


  团队不是团队,这个渠道医院现在,凑合还能过。直客如果说不像以前,我干100个就非常风光,干30个觉得没意思,要不图这个,现在直客还能活下去。我就干30个,干15个养着就活着就完了。如果说不干到100个,像渠道那样的量,你这个医院就支撑不下去的话,那好多医院肯定都不行了。


  老板最怕别人替他出主意,说多了以后老板不高兴。他就觉得好像我管错了,我没水平一样。那就等于你是一个说句实在的,没有毛细根的大粗根,你吸收不了多少营养,早晚有枯死的时候。至于说欠薪不欠薪,现在好多医院,说欠吧,给你发了点儿所谓的生活费,说没钱吧,没给你发够压个一年半载的。有的受不了就跑了,有的在那儿受着,再想找一个固定的吧,又不好找,现在有好多这样的。你比方说X正医院这么大,还欠着薪呢,半年没发了,给一小点儿点儿生活费。


  关于止损。比方说,一个人儿,他天天要干活儿才能挣钱。老板欠他钱不给了,他也没时间去打官司呀,老板也看透这一点儿了。你真到打官司打到法院那儿了,他跟法院讲,你别罚款,我该怎么给怎么给。但就怕这个员工,他没这么大的时间,打不起这官司怎么办?时间搭不上,搭不起,甚至你请个律师,请个什么,你还得自己先交诉讼费啊,弄回钱来,还得多少给律师。折腾折腾,他就吃了亏,就算了,他止不了损。这老板也是坏,那没说不给你,你非自己走,影响我工作,所以就不给你了,一个比一个坏。


  现在的年轻人整顿职场方法多的很,有的小孩儿们他说,只要他一次不给我工资,下回就别想叫我去。而且,这个传得还特别快,哪儿哪儿欠资、欠薪,这一传大家都不去了。


  所以说,有的时候老板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看下回就到了什么程度了?干活之前,你先付60%,干完活儿再给你40%,那这个就市场的决定权就翻过来了。到了这一步,我看才能把老板治住。


  小结:


  大多数企业已经撑不下去了,自己灵活点,发现不对立刻止损,马上离开。企业一旦开始欠薪,就等于宣判了死刑。


  企业是小舢板,在经济大衰退的浪潮中,根本经不起颠簸。你跟老板同舟共济,还是弃船逃生?打工人需要扮演好符合自己身份的角色,别操老板心。这需要个人有生存智慧。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224阅读

精细化运营的四维降本增效模型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25 11:17:12 文章来源:首发

1515阅读

慢病管理会员制:把患者变成"终身资产"的经营革命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25 09:00:46 文章来源:首发

1719阅读

退费别“堵心”!民营医院优化退费流程的3关10步止血法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24 10:44:45 文章来源:首发

1842阅读

日间手术中心:藏在"快进快出"里的经营大学问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24 08:46:11 文章来源:首发

2778阅读

如何靠“病种精益运营”实现降本增效?我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22 15:46:04 文章来源:首发

6117阅读

门诊留客“隐形战场”!4招把候诊区变口碑转化场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21 14:20:26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贺华煜,祖籍山东台儿庄贺窑村。辗转南北,从事过多种职业,编辑记者、创作歌手、歌词作家、职业经理人、投资顾问等,现定居于深圳。 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1997年开始闯荡北京,2004年应邀南下深圳发展,2009年进入中国民营医疗行业,从事医疗行业品牌策划及运营管理工作。曾先后服务于深圳博爱集团、上海美迪亚集团、福建海峡整形、广州科康集团等多家大型医疗集团。 2014年创立...
职业亮点
医疗美容行业运营管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