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资本办医”发展趋势和问题
医药观察家报社记者:张蓉
继相关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办医之后,众多鼓励措施和通知接连出台。日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天津夏季达沃斯“可持续卫生体系论坛”上也表示,非基本医疗服务由社会资本发挥主要作用,欢迎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卫生及相关领域。同时,北京市鼓励社会办医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也于近日公布,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业内人士预测,在有关部门一再示意的准入拓宽下,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1、相关部门近期发出多个文件和说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具体来说,引入社会资本的意义何在?请简单谈谈您对此的看法。
刘牧樵:中国医改3年,变化最大的是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到目前为止,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13亿以上的人口,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政府的投入,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由于我国现在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垄断的医疗体系,医疗人才不能自由流动,公立医院仍然靠自己盈利获得生存空间,由于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医疗服务市场在放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根本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成为真正的非盈利机构后,我们马上就面临公共医疗机构效率和服务的问题,这些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却拥挤不堪,在垄断和医疗市场井喷时,医疗服务问题、医疗质量问题、医患关系问题等等问题就暴露出来。综合世界经验及我国医改的宗旨,未来,国家在医疗体系的定位是负责全民的基本医疗,其他的多层次医疗服务市场必须开放,交由其他社会资本来做,形成一个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2、不少人认为,社会资本办医能够缓解整个医疗资源紧张状况,并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带来市场竞争,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对公立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起到促进作用,并有效缓解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牧樵:我国的医疗体系尽管在不断地改革,30年来,它仍然是建立在行政构架下的医疗体系,医院的管理体系和业务体系基本上是围绕行政体系打转,比如说医院院长,他原来就是一个外科医生,让他领导一个年收入十亿、二十亿的医院,在管理上肯定是有不足的。医院的业务科室,是按照条块进行分科的。医院的建筑,往往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还不是患者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建好的医院象迷宫。不进行自身的改革,我们想象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带来市场竞争来改变它,是根本不可能的。公立医院必须全面改制,负责国家基本医疗的公立医院由国家承担其基本费用,在学术上建立标准,其他各种各样的医疗机构在严格的监督下,开展市场竞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3、可以说,政策的放开为社会资本办医敞开了一条大路,为其提供的诸多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牧樵:个人认为,由于公立医院仍然处于垄断地位,目前阶段,真正大规模医疗机构建立还不是时侯,就医生不能自由流动这一个问题,就使得目前比较大的民营医疗机构很难找到专业人员。还有,由于之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是垄断的市场,医疗管理人才奇缺,民营办法支撑大型医疗机构运营和管理。但是,我们预计,未来三十年,中国医疗市场一定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李克强副总理说,推动非基本医疗服务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美国,服务产业是最大的产业,而医疗保健是服务产业中最大的产业,预计占到美国GDP的17%,我国现在医疗保健占GDP才5%左右,增长空间巨大,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产业的机会,我们现在必须开始练兵,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可以从一些容易掌控的专科、社区医疗等入手,在国家公立医院改制时或者改制后,我们就可以抓住千载难逢的市场机会。
记者:4、基于高端医疗的市场需求以及对其医疗服务行业的引领作用,政府部门也在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包括外资进入高端领域的信号,在您看来,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领域是否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刘牧樵:在我们的理解中,高端医疗是通过价格为杠杆,为部分高端人群提供特殊医疗服务。所以,高端医疗所能够提供服务的人群是有限的,目前我国的高端医疗服务,基本上是采用国外的医疗服务模式,通过国外的医疗保险,来为有外资保险背景的人士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而北京、上海、广州拥有外资保险背景的人最多,所以,这些高端医疗机构基本上分布在这三个城市,这些高端医疗服务机构规模都不大,服务国内高端人群就更少了。由于他们是按照国外诊疗标准提供医疗服务,相对于其他民营医疗机构,就显得正规多了。所以,一些城市就盲目出台了鼓励政策。个人认为,在国家承担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多元化医疗体系是发展方向,高端医疗只是多元化医疗体系的一个顶端,从我国医疗服务的基本面来看,由于人口基数巨大,所以,高端医疗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其他行业都存在高端市场的情况下,医疗高端市场还是空白。
记者:5、长期以来,社会资本办医一直存在高壁垒、低盈利、边缘化等诸多问题,结合目前社会资本办医的现状,您认为资本办医的挑战和风险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牧樵:其实,社会资本办医的标杆是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国家垄断医疗服务体系,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尽管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贴不到位,医保、农合进行了限制,通过垄断,哪怕管理不到位,财务控制不好,医院仍然很容易生存下来。在公立医院作为参照物标准下,在人力、物力、公信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办医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成功的医院寥寥无几,不少医院通过夸大疗效、过渡医疗等逃避监管的办法,在信息不对称的医疗市场打擦边球,赚取利润。在前面我也提到,目前社会资本承办大型医疗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只有在公立医院进行改制,公立医疗机构做基本医疗,医生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多元化医疗体系。在此基础上,由于垄断使得市场不成熟,我们还将面临管理人才以及医疗服务产业链人才的巨大挑战。控制投资风险的最好办法是投资者必须甄别投资医疗机构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元素,还这些元素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
记者:6、虽然政策的支持逐渐增多,但我国的非公立医院依然面临发展环境的“非国民待遇”,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明显令社会资本办医力不从心,结合目前社会办医所面临的问题,您认为政策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努力?
刘牧樵:个人观点认为,作为政府,如果你能够承担国民的医疗服务,就不必要开放医疗市场,如果国家民营办法解决医疗服务问题,你们,就必须开放市场。所谓开放市场,就是要建立平等公平的市场机制。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必须改革公立医院融资模式,如果公立医院的生存还要靠从为其服务的患病的老百姓口袋里掏,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公立医疗体系,必须改革。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由国家负担起来,做基本医疗服务,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改制,推向社会。医生自由执业,公立、民营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建立所有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标准,国家进行严格监管。这样一来,经过3-5年发展,就会重建我国真正的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7、结合以上机遇和挑战,请您预测一下社会资本办医的趋势和走向。
刘牧樵:一旦我们突破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瓶颈,在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医疗保健产业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个人认为,想进入医疗保健产业的投资者,必须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研究未来市场变化,储备战略性医疗管理人才,可以进入一些可控的医疗领域。在3-5年后,由于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垄断被打破,市场会出现井喷,那个时机,一定会是社会资本办医的黄金时代。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