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工和包工的区别是什么?
日工:每日工资固定薪,干多干少一个样。就是拿把钎杵着也得装个样子。
包工:每日按完成的工作量计算工资。
当然,无论日工也好,包工也罢,完成的东西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这是前提。
我遇到这个问题是在七八年前。以前的同事拉我去跟他干绩效。他要开固定薪,一年15薪,我要提成制,做多少项目拿多少的提成。之所以给固定薪,是因为医院绩效项目比较难做,落地周期挺长的,固定薪给你是好的。这话我也认同,但我也不认同,因为没人敢去突破已经的上限。
后面呢,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到现在做绩效的这帮公司还是个固定薪制,当然某些个小的绩效公司走的提成制,但多数停留在小单,大单之下玩的还是固定薪。所以,交付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就是日工的不好处。当然对于做事者而言,也是好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挺好的。其实放下成长不提,只从赚钱角度而言,这个我还是蛮喜欢的。但前提是收入还可以,不然还是抓紧时间提升自己最好,要么升职,要么换平台。这年头不跳槽哪来的涨薪。
当然,能力强的个人还是走提成制更好。包工才是更适合的。但DRG/DIP这帮公司并没有为这种强做事的人分享利益。能分享收入的是销售,还有开发,这些都是后面才晓得的。销售占大头,技术能要挟些。其他人员就别想了,做多做少一个样。即使能靠着专业度一起拿下千万的单又有何用,一分一厘和你有半毛钱关系。不外乎这些人最后都会躺平。干得多了,没你事。干的少了,也没你事。你还会干吗?混着就是对这个事情最大的尊重。
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是我来做,肯定是让所有参与这个流程的人按贡献度去享受到该有的收益才能持久。大家是一个集体,共同做事,共同分钱,这才是正理。当然,中间肯定有主力,拿大头也是应该的。
我们再换言到医院绩效管理。医院所有的人都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但真正核心的是什么?还是这帮医生,没有这帮医生的收入,医院的生存没有任何维系。其他岗位都是依附在这帮医生身上才产生的价值。所以,绩效的重心一定是这些医生。让他们有动力去提升技术,提升服务,收治更多优质的病人才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
所以,对于临床,必然不能是日工,包工肯定是必然选择。因为包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做更多的事,去更快的成长。
当然,也有人会讲,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目标年薪制,这个和包工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两者并不冲突,目标年薪制并不代表不可突破,做大盘子,提高效率,并不需要日日忙碌在临床,留出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做些科研,更做些思考,提升自己才是王道,不是整日忙忙碌碌的就是好的。如果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我们可能需要去思考下怎么了,毕竟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如果是真的,那就要小心自己的小心脏了,玩不久的,假的除外。
包工必然是有方法的,不然还不如干日工,还有个基础保障。
本文就是个闲谈。突然想到了这个,唠两句,权当一乐。当然,真的还是希望各位的能提有所提升,不用再磨洋工。于这个行业,这个社会而言,才是值得的。
时光不易,且行且珍惜!留些时间给自己喝杯茶。
来源:医管学者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3 13:49: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2 15:12: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2 09:46:21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