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3〕27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做好成本测算工作,建立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通知》的发布,为困惑中的医院绩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中如何处理医疗服务价格与医疗服务技术劳务价值不匹配的难题,特别是与目前推进中DRG/DIP/APG支付方式改革如何衔接?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
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是指,统一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向就医者(患者)提供的技术成熟、需要通过收取费用进行成本补偿的医疗服务项目及相关要素的技术性规范。项目技术规范,对医疗服务项目编码、名称、内涵、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 风险程度、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计量单位及财务归集口径分类等要素进行规范。旨在促进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的监督与管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主要为加强医疗机构经济管理,科学测算医疗服务成本和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技术工具。《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做好成本测算工作,建立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
一系列医改政策规定医务人员个人的收入不允许与业务收入挂钩,不让与业务收入挂钩与什么挂钩?成为医院绩效管理的焦点和难点。由于医院绩效管理涉及医务人员利益的调整,既要体现“效率优先”还要考“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与优绩优酬”如何在绩效中体现?绩效激励如何兼顾公立医院公益性?《通知》的发布必将为困惑中的医院绩效考核打开一扇窗户。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制定主要参考项目技术规范的内涵,绩效与项目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 风险程度、人力资源消耗相对值相衔接,可以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可以实现规避不与收入直接挂钩政策风险。如果单一使用按照医疗项目绩效激励,需要考虑,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太低,不能体现技术服务价值,医院绩效支付大于价格补偿难题,如何与DRG/DIP/APG支付改革衔接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科之间、医护技之间差异问题,如何避免“多做多得”带来的“看病贵”大难题;
如何避免“多做多得”带来的“看病贵”大难题
单一按照按照医疗项目技术点值作为绩效激励,容易引导“多做项目多得”,诱导医务人员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过度医疗”问题,推动“看病贵”,与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目标相容度不高。
医院绩效支付大于价格补偿难题
单一按照医疗项目点值作为绩效激励,由于各地医疗服务价格定价不合理,不能充分反映技术服务价值,按照点值进行绩效核算,绩效支付大于价格补偿,导致医院经济压力加大。
临床学科之间差异的问题
单一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技术点值作为绩效激励,由于各临床学科之间,开展的医疗项目多少的差异,导致医疗项目多得科室绩效偏高,项目少得科室绩效偏低,相对来说外系操作治疗手术较多绩效较高,内系项目较少绩效就会更低,医疗设备较多的科室绩效相对偏高,容易导致医院内部分配关系失序。
医护技职系差异问题
单一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技术点值作为绩效激励,医护之间项目归属问题,护理项目较少,护理收费价格偏低,护理技术价值不能体现,由此引发医护关系不和谐,造成医疗隐患增加,患者就医感受不好。医与技之间,医技科室主要靠检查设备,项目开展的越多,医技科室绩效越高,由于临床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充分体现医生的价值,如果不给医生检查判读绩效,医生的价值很难体现。
如何与DRG/DIP/APG支付改革衔接的问题
单一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技术点值作为绩效激励,DRG/DIP/APG支付方式改革是基于历史费用法,作为对医院支付结算的“包干付费”模式,做的项目多少与医保补偿直接关系不大,医院做的项目越多,超过了包干基数,就成为医院成本。因此,单一按照医疗项目技术点值绩效激励,容易导致“增收不增效”,医院不仅得不到医保支付,而且还要支付科室绩效,出现“双亏”的局面。
总之,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绩效考核之道,医院绩效考核要与“绩效国考、DRG/DIP/APGA付费改革、医院等级评审”等因素关联,基于“价值医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现多维思路。
来源:秦永方医疗卫生财务会计经济研究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5 11:22: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5 10:54:42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3 13:49:40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