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就医感受。
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构建
医院双评的能力评价中,要求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由院长(或副院长)负责领导。
护理垂直管理意味着管理线为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汇报线由护士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向护理部主任汇报,护理部主任向分管院长汇报,也有护理部主任直接向院长或总经理汇报的设定。
根据医院规模设立院-病区两级或院-科-病区三级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根据床位数设立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

护理部主任对科护士长/护士长具有任免权、奖惩权,这点与科主任负责制有所区别。
护理部主任需要根据医院总体规划与护理发展方向,制定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层层分解成年度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跟踪反馈,根据需要及时调整。
根据护理组织架构来制定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并设定其KPI加以考核。
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信息应包含:委员会名称、工作职责、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等人员信息,由相关部门提交委员会成立报告至院务会通过后,由医院正式发文公布成立。
委员会成员包括与护理质量高度相关的其他职能部门主要成员,通常有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和护士长们,还有医务、质控、院感、检验、药剂等相关科室主任,多学科一起参与护理管理决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护理部,负责定期(每年至少二次)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实行护理质量指标监测,讨论改进措施并推进落实。
根据医院规模成立科或病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自查、分析、整改。护理质量委员会定期对科室或病区有护理质量监督,对护理质量有分析、评价和反馈,向质量与安全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需要审核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岗位说明书和考核机制。
建立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等级医院标准,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各项工作制度、流程、操作常规和检查表单等文件,所有文件做到全院统一编号,定期更新。
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需要及时更新或修订操作常规,特别要制定重点流程和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制度,对重点流程和环节有明确的质量标准。重点监测高危患者转运、危重护理记录、输血治疗服务、标本采集与运送、“危急值”报告和处理、围手术期管理等流程,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质量改进计划和实施记录。
通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帮助人人知晓,便捷获取所有规章制度。
依法执业,持证上岗,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按照等级医院的标准进行配置,保证证件在有效期内,证件内容要与执业内容一致。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重点科室评审准备
消毒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急诊室、手术室、血液净化室需要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通道分开。
做到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合理,员工知晓并遵守各项制度及流程。
各科室分别有各自的操作常规、关键流程,核查表单和质量标准。
院科两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月度和季度质控汇报,重点是汇报需要体现结构性,把存在的问题作为整改方向,也作为跟踪督查的重点。
加强培训
在院级层面文化、人资、财务、IT方面的培训之外,护理培训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
规章制度培训:在咨询服务过程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规章制度往往只有护士长知道,其他人却不甚了解。作为工作中的指导文件,规章制度不能束之高阁需要在全院颁布,并加以培训,考核,使人人明白,统一执行。
新员工培训:新护士入职后除参加院部和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外,每个科室要根据自己的专科特点制定计划,加以专业方面的培训,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前培训:科室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要根据科室特点开展医疗护理及各部门相关的培训,需要时还应制定新的制度流程、操作表单和核查表,从而保证新技术新项目顺利开展。
医院“双评”是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改进的行业自律手段,相信在这样的正向引导下,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未来将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身处非公立医疗的朋友们也将更具自豪感。
作者:黄雪斐
来源:唐阁健康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20 15:11: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9 14:09: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19 11:55:3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8 17:03:4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11-18 10:33:0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11-17 15:51:07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