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案例:
日常工作的某一天,咨询师找到我,想请我帮忙给一个孩子进行早期评估。这位小朋友9岁,身材瘦小,由爸爸带着过来咨询。家长的主诉是,“孩子的牙齿有点突出。想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我看到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的乳磨牙都有大面积的龋坏,并且在经过评估后,证明孩子有口呼吸。
沟通过程非常顺畅,家长意愿强烈。接下去的流程,便是采集信息,等待正畸医生做分析。我请咨询师安排正畸助手,给孩子进行方案前的信息采集。而我跟家长聊一些关于早期治疗的常见问题。
大概等了30分钟,小朋友还是没有回到咨询室,而咨询师回来了,她描述,只要张大嘴,小朋友就开始恶心,如果把托盘放进小朋友嘴里,小朋友就开始呕吐。她们尝试了很多次,终究没有成功。
当我们在诊室见到孩子的时候,虽然他的呕吐物被清理过,而外衣已经被呕吐物的液体浸透。家长的反应似乎已经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后来家长说,“孩子平时刷牙就会恶心。”
我们使用排除法,把孩子可能引起呕吐的原因进行的排列,并找到其中一个家长可以接受的理由,改约一周后再次取模。
而用这一段时间,我们开始分析和准备。
一周后,孩子预约到院。这次我们改变了流程,我把取模可能需要的动作分解,给孩子进行了一步步的训练。
首先,让孩子保持坐姿,张开嘴巴。同时用鼻呼吸。就这一组动作,一点点分解,练习了半个小时。孩子可以张大嘴巴,不恶心。
其次,我们给孩子进行了喝水吞咽训练。
接着,试着把托盘放入孩子嘴里,刚开始,孩子还是会有恶心的动作,在我们的鼓励下,又是一遍遍的配合练习,孩子可以在托盘没有放印模材的情况下,坚持30秒。
然后,让孩子熟悉印模材的味道和材质。给孩子做味道场景的描述,让他觉得跟吃口香糖差不多。
两个小时后,孩子成功的取到了模型。
经过医生的分析,孩子可以做早期的硅胶干预+口面肌肉训练(=颜面管理)。
这时候,我们的顾虑又来了,孩子是否能长时间佩戴呢?
早期矫正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佩戴的时长、训练的频率、孩子的心态、家长的耐心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而我们坚信,孩子目前的阶段是需要干预的,所以许多话需要事先说,治疗是需多方共同的努力。
再次与家长沟通后,家长同意先做尝试。家长说,“我之前领孩子去过许多家口腔给他看牙,孩子也是一张嘴就想吐,那时候医生说,孩子配合才能看,而你们是唯一一家可以让孩子张嘴不恶心的门诊,我愿意试。”
当第一次戴上硅胶训练器,在我们的引导下,孩子可以保持硅胶训练器在口内戴上20分钟。在做吞咽训练时,吞咽的次数,从原先的3变成40。
当第二次复诊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姿态,唇部的力量都得到了提升。家长说,孩子每天在家都可以坚持完成训练内容。并且他身边的朋友也发现了孩子的变化,觉得孩子似乎长高了。孩子的变化家长很开心。
总结:
1,缺点:我们开展早期干预,颜面管理的项目,但准备不足,比如小号托盘没有货;比如操作前沟通,没有问到孩子刷牙是否恶心。
2,优点:我们可以在案例中快速复盘,并进行流程优化。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07 11:39:3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06 14:48:1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06 11:16:1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05 16:36:2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05 15:44:5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04 14:36:42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