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用治疗技术就是心理治疗吗?

20年06月17日 阅读:15490 来源: 马恩祥原创

  最近一直在旁听某心理平台的心理督导课,一些咨询师在报告案例中习惯称给来访者做某种治疗(技术),譬如说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


  不可否认咨询师是真真切切在应用心理治疗技术,大家是否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心理治疗呢?或者说能否从这些咨询师报告的心理治疗技术应用案例来观察什么是心理治疗?


  笔者认为单纯从这中去理解心理治疗就太片面了,可以说叫做未识庐山真面目。


  ●那什么才是系统的心理治疗呢?●


  笔者试从现代医学模式来解析什么样的治疗才是心理治疗,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心理治疗师需要做什么样的训练?


  现代医学模式是指导临床诊疗的系统性思维模式,有了医学模式指导,疾病诊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预期的效果。心理障碍属于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或疾病,不论是咨询或治疗也须遵循医学模式思维。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如果能深刻领会健康的定义,也就初步掌握了现代医学模式的结构。


  根据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它的宪章中所提到的健康概念:“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没有躯体疾病是生物学意义的,心理健康是基于心理学的维度,而适应则是从社会学的层面做出的要求。


  ●生物医学维度,心理治疗是什么?●


  首先,心理治疗从生物医学意义上说需要找到心理障碍的全部症状及其原因,以及这些症状背后的情绪、心理及生理改变。


  心理治疗的一般意义应该包含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因为没有心理诊断,也就失去了心理治疗的目标,心理治疗不仅仅要消除心理的症状,还必须要消除心理障碍的神经心理原因。


  科学即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后来的心理测验的发展,其实也是受到了生物医学的启发,从实验医学中发展而成为实验心理学到心理测验的发展。


  一些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时从来不用心理诊断与评估工具,只凭谈话来观察与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显然是一种心理咨询思维,而不是心理治疗的思维。


  其次,生物医学意义上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视药物与物理治疗等有形治疗方式。


  这一点在中医表现得非常典型,中医诊疗就是一种以生物医学为基础及外在表现形式的整体治疗,其治疗包含了心理医学与社会医学治疗。


  譬如用“药引子”,一种以药为引导的心理暗示治疗或心理支持治疗,譬如针灸理疗中的“得气”治疗也是一种以针刺引起机体生理反应的心理治疗。


  而传统中医的刮痧、拔罐等治疗,通过皮肤刮、拔力量牵引、皮肤瘀斑的形成及缓慢消退过程而形成一种生物反馈的条件刺激,从而治疗身心疾病。


  高血压病人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来降压,即是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性生物反馈治疗:即运用行为心理治疗技术来治疗躯体疾病或者身心疾病。


  第三,生物医学意义的心理治疗,满足于患者的就诊习惯或积极选择。


  躯体化疾病患者,对心理障碍无自知力的患者,或者对于心理障碍有病耻感的患者,要么他们不知道心理治疗的作用,要么他们排斥心理治疗,要么接受心理治疗会加重他们的病耻感。


  而生物医学治疗则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症状,而产生与行为心理治疗类似的效果。


  就像武汉这次疫情搞全民核酸检查,其实在某个意义上就是对全民或全社会的一次非常有效的消除心理恐慌的心理治疗。


  这种生物医学意义的医疗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比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效果更好,更彻底。


  ●心理医学维度,心理治疗是什么?●


  心理医学中的心理治疗,首要的是为患者构建一个客观的心理治疗环境。


  譬如对于无自知力的精神障碍患者,首先通过住院诊疗来帮助其建立对于所患疾病的认知力,而当有了自知力之后,心理治疗才可以得以施行。


  另外,心理治疗环境构建要让患者形成治疗的依从性,有了依从性,才能保障医患关系的形成,这一点还是有别于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


  心理医学的心理治疗对于疗效管理有着很强的目标性,最优先的是控制症状。譬如精神障碍的诊断目前也是以症状为主要依据,因为病因很多不太清楚。


  运用症状进行诊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所以心理医学的心理治疗内涵与外延大于心理咨询技术应用的心理治疗。


  这里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有心理治疗环境构建,而是综合运用医学方法来治疗精神心理障碍和身心疾病。往往在疾病的治疗早期,主要是药物治疗,而在中后期才是心理咨询业所说的心理治疗。


  因此,从心理医学维度去理解心理治疗,绝不是狭义的心理治疗,而是广义的心理治疗,是心理医学在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配合下的综合应用。


  ●社会医学维度,心理治疗是什么?●


  昨天,拜访了武汉市中青年骨干人才、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佑医院精神心理科高玉军主任,他谈到他们的目标是立足于为内科和外科系统的临床科室服务,做好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把精神心理科打造成医院的精神心理平台科室。


  这其实就是一种基于医院社会的角度。也就是说心理治疗不仅仅是服务于精神心理科的就诊者,还可以服务其他科室的患者,从而发挥精神心理专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心理领导者作用。


  从社会医学维度,心理治疗既要有角色化又要避免标签化。所谓角色化是对于心理诊疗双方而言的:一方面心理治疗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疗师角色表现,另一方面,来访者也必须进入到心理治疗当事者的角色,使心理治疗双方的角色相互对应和相互适应,这就是社会医学的基本要求。


  至于如何理解避免标签化,用精神障碍的诊断来说,是用于指导心理治疗,而诊断对于患者是没多少积极意义的,不能因为诊断而让患者的疾病角色标签化,那样不利于心理康复,也不利于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生活。


  此外,从社会医学来讲,心理治疗师不是单一的给病人进行心理治疗,而是融入到心理治疗的团队中,跟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技人员、社会工作者形成一个心理治疗的团队,团队间的角色也是非常清晰和相互密切配合的。


  这一点与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是大不同的。心理治疗的领导者是医生,心理治疗师是执行者,护士是心理治疗的密切支持者及治疗环境的维护者。而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既充当心理咨询的领导者,自己又是执行者,而且一般没有其他配合者。


  还有一点,社会医学维度让健康多了一个选择,即角色健康。理解角色健康,可像舞台上的演员,深入到角色中,使观众感觉不到是在演戏,而是生活情景的再现。


  角色健康即是让患者周围的人群体验到患者的健康行为,无法洞悉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维护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使患者表现出健康的角色行为,最终促成心理健康的恢复。


  躯体疾病如果没有药物控制很难做到角色健康,而心理疾病,由于人具有理智和自控能力,在三维医学技术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做到角色健康。


QQ图片20200617140725.png


  从三维医学模式分析心理治疗,提示学习心理治疗不是单纯地学习心理治疗的某些技术,而是要建立心理治疗的系统思维惯性,深入掌握心理治疗师的角色行为,同时形成自己的心理治疗团队,从宏观与微观上均系统运用心理治疗的整体技术,这样的治疗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


  因此,要成为能做真正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师必然要重新学习和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心理治疗师,而医务人员也需要像心理咨询师那样系统学习心理治疗。


  做一个优秀的心理工作者,必然是个“双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需要有社会化的职业角色。这也是国家为何将心理咨询师职业退出国家考试,而心理治疗师国考成为唯一的心理专业资格考试的原因了吧。


  作者:马恩祥 梁小群


  来源:医管之窗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46阅读

以“患者体验”重塑服务竞争力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2 14:04:07 文章来源:首发

557阅读

把“投诉热线”升级成“树洞电台”——24 小时情绪急救站实战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1 16:33:38 文章来源:首发

1579阅读

服务体验的"峰终定律"与"微时刻"设计——让患者感动不需要花大钱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1 09:41:13 文章来源:首发

1631阅读

服务不止于微笑!我用「峰值体验」打造口碑传播链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0 16:29:35 文章来源:首发

2616阅读

别让 “个性化需求” 被忽视!四个定制化服务优化的实战细节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0 12:14:18 文章来源:首发

1949阅读

从“投诉王”到行业标杆!医院服务优化的3个逆袭剧本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0 09:13:35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