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服务

医院服务流量不正常,原因竟然是这个……

18年12月24日 阅读:13036 来源: 林欣华转载

  医院的主要盈利就是两个途径:产品和服务。但是,其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产品而非服务,在赚快钱的心态下,对病人更多的是采取榨取的态度,难以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形态。


  中国的医疗机构整体缺乏服务意识,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医院没有市场分析和战略部门,对病人来源和构成没有精细化的分析,也无法因此作出相应市场策略。只有少数走高端的医疗机构能做到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营机制。


  如果从行业特征来分析,中国的大中型医院目前所吸引的患者还是以陌生患者为主,基本属于没有粘性的流量。这些没有粘性的流量有一半以上来自外地和乡村以及市郊,剩下的一大半则来自偶发需求,真正有粘性的流量其实并不高。当然,对大型医院来说,拥有一定比例的陌生病人是正常的,因为很多病人可能会随机或慕名而来。但是,目前如此大量的陌生病人比例显然是不正常的。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由于贴近社区,获得的患者绝大部分应该是重复访问的。但由于基层医疗的缺医少药所导致的服务能力薄弱,这样的流量却非常少,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


  因此,绝大部分医疗机构也无法获得有粘性的流量。这种情况对医疗机构本身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很多医院无法对未来自己的增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估,从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策略。医疗服务流量不正常的原因有三:


  1.分级诊疗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要求落实分级诊疗,但由于基础医疗服务能力的薄弱,大部分病人无法对基础医疗产生信任,这也导致了分级诊疗在实际上的失败。


  由于更多的是根据医院和医生的名气来就诊,病人的随机性比较强。同时,医院在获得了一个病人之后,完全缺乏对病人的跟踪和服务意识,即使获得大量的流量也都最终流失了。


  2.流量过大导致医院无法提供优质服务。大量的流量也引发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大医院的医生能每天看完大量病人的就诊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很难指望其能够再去为病人的诊前和诊后提供完备的服务。


  病人在对医生陌生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通过对医生职称的认定来决定医生的好坏。


  3.缺乏支付方的网络制约。由于服务费用被人为压低,各个层级之间的诊费差距过小,通过诊费来调节就诊行为就基本失效了。而商保则过于弱小,即使其支持诊费拉开差距也无法去规范病人的就医行为。同时,支付方也无力规制医院,对大医院不顾成本收益比,进行大小通吃的行为毫无作为,无法从费用上进行控制和监管。


  那么,医疗服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流量,有粘性的流量的价值在哪里?


  医疗服务的核心目标是病人的疗效得到提高,要提高疗效必须建立熟人医患关系,对病人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及时干预,并构建一个多层级的医疗服务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大部分疾病都是由基层的全科医生来完成,只有急重症和疑难杂症才是由上级的专科医生完成。由于大医院和基层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医患之间和医生之间都较为熟悉,能够真正的推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从而最终提高疗效。


  在这样的假设下,医疗服务需要更多的有稳定预期的流量,这种流量是以有粘性的流量为基础,根据疗效形成的口碑带来聚合效应,最终形成医疗机构各自的区域优势。只有稳定预期且有粘性的流量才能为医院良性发展带来价值。医院可以根据预期来确定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边界,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不是总想着爆炸式的增长,而全然不顾自身的能力。以提高疗效为主要目标的互联网医疗才能起到有效的辅助性作用。


  总之,医疗服务需要的流量更多的是可预期的,适当的拥有一定的弹性是可行的,但如果绝大部分的流量都是陌生病人拜访,这样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巨大的,也无法真正服务病人以提高他们的疗效。


本文由(林欣华)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e_VFqrtp_JpvOOn8hvoENg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556阅读

从“治病”到“治心”——打造让患者“回头”的医疗服务体验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3 15:43:00 文章来源:首发

829阅读

患者要的不是微笑,是被看见的“爽”感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3 13:48:54 文章来源:首发

1730阅读

浅谈社会办医机构中服务的“三心工程”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3 10:10:58 文章来源:首发

1907阅读

如何做到“出院不掉线”?“陪跑社群”30天实操手册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2 16:13:52 文章来源:首发

1667阅读

以“患者体验”重塑服务竞争力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2 14:04:07 文章来源:首发

2451阅读

把“投诉热线”升级成“树洞电台”——24 小时情绪急救站实战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1 16:33:38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关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管理,具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做事勤劳刻苦有耐心,有很好的团队凝聚力。
宣传口号
机会不等人,把握好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