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人生病后,大部分情况下会过度恐惧。有的人怕打针,有人怕做手术,有的人害怕治不好宁可在家拖着,说到底就一个字儿——“怕”。所以说病患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我们的治疗。
那么,当病人恐慌心理严重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如何和病人有效沟通让患者能安心治疗呢?
1. 怕什么做什么
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的担心限制着我们家庭幸福,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要跟患者要注意幽默,讲究方法。让他认识到和疾病抗争要怕什么做什么,直面冲突。
这个方法的关键要敢于去做我们恐惧的事情。当然,在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实际情况,比如如果你是遇到一个怕晕针的,你越强调他那肯定就晕了。
要用讲故事,打比喻的方式,在给他扎针,输液,做手术的时候,边讲着故事边操作,他注意力没在那个地方,他进入了一种情境,听着高高兴兴的我们操作完成了,这就是我们的一种疏导的方式和一个疏导的策略。
有很多人听到我讲的这个地方,他们只哈哈一笑,认为我这就是插科打诨,讲课讲时间长了,必须要有个幽默要让大家笑一下。
事实上这是有治疗价值的,你在讲这样的案例的过程当中,把担心恐惧这件事情给他疏导进去以后,他听着治疗就完成了。
2.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死都不怕了你怕啥
一个人得了尿毒症,他要跳楼,我说你凭啥跳楼,我说你怕啥?他说怕治不好,我说你死都不怕了你怕啥。他一听,说对,我死都不怕了,我怕啥!那最坏结果就是一死嘛。
我说那你就接受积极治疗,努力和疾病斗一斗,万一你把它打败了呢?
病人有时候容易钻进牛角尖,这个时候医生是需要开解患者的。当然,不是让你上去就把这话直白的讲出来,咱们要用幽默的方式给患者传递信心,让患者有和疾病打仗的勇气。
3.让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病方案流程
打仗的时候最害怕什么?不知道我方粮草有多少,不知道行军布阵方式,不知道对方兵力如何,所以士兵往前一站心里就发憷想打退堂鼓。
其实治病也是一个道理,患者生了病,身体很不舒服。医生治疗的时候使用大量专业术语沟通甚至是不沟通,直接讲两句开个药就完事。
患者一边吃药一边心里忐忑,这人到底搞清楚我什么病了吗?我到底能不能治好?这个人是不是水平很一般?
你看,这种情况下患者就很容易抵触治疗甚至是放弃治疗。有时候医生一句解释,可能会改变整个治疗结果,所以我们提倡让让患者和家属参与治病方案流程。
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给他讲清楚病情和治疗方案,部分板块可以引导家属做决策。
举个例子,和白血病的患者谈化疗:要治疗,必须把杂草去掉,但目前的化疗,只能把草和苗儿一起清除,所以化疗后,肯定有段时间,地里既没苗,又没草,青黄不接,病人就啥抵抗力也没了,要不停的输血、输血小板,非常危险。这个阶段过去,要是苗先长起来,病就控制了;要是草先长起来,治疗就失败了。
患者一听,明白了,要想治好病,必须得让“苗”长起来。有了清晰的目标,就有了治疗的方向和生存的动力,配合也会更积极。所以说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4. 安慰理解不可少
患者在生病的时候每天面对的都是疾病和负面情绪,他们很渴望获得关注和信念的传递,这时候医生的态度非常关键。可能医生的一句问候安慰会起到药物无法达到的效果,你的一句理解和关心会让他们感到欣慰。
所以,适时传递一些治疗上的信念,也会影响感染到患者,让他们面对疾病更加有信心。
要想沟通好患者的治疗方案,很多时候是细节部分要注意,比如患者的情绪掌控,沟通时候措辞严谨、口语化,交流态度诚恳、有耐心,做到了这些,医患沟通会顺畅很多。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3 15:43:0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3 13:48:5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3 10:10:5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11-12 16:13:5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2 14:04:0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11-11 16:33:38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