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开始流传“三句半医生”,接诊只有这几句话:“你叫什么名字;你哪儿不舒服;你先做检查去;下一个。”这是病家对个别医生接诊过于简单不满的一种戏称。那么,门诊医生接诊时到底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主动招呼。患者进来了,作为医生应该有招呼,未必一定招呼“早,您好”等,你可以是点头示意,或一个微笑(特殊情况例外)。
之后是主动请坐。如果前位患者离座时凳子移位了,此时,如果你将凳子摆正,示意就座,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算子是专门为他而设的,会让人觉得异常温暖。
在问诊过程中,疾病的病因往往包括有生物、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所以不要仅仅直截了当地问“哪儿不舒服”,只关注疾病,所谓的“只见病不见人”。高明的医生先问候人、再问有什么问题、最后问病痛。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目光交流很重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患者会感觉你目中无人,傲慢冷漠。通过目光接触,还可帮助了解对方,以便采取适合的沟通方式。
在进行检查时,要有重点地予以必要的“望触叩听”等体格检查。有次陪同感觉心慌的朋友到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只是简单问了几句,然后开单,体格检查什么也没做,就让患者去做心电阁、心超、运动平板,患者很不满意,非常失望。
接下来,就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协商和解释。对有创检查、用毒副反应较大的药或是自费药等,要与患者协商;如果患者有疑问或者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给予解释。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加患者的医学知识,还有助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对方信任。
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医务人员也不要忘记“告别”这样的环节。我所知道的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名医,他的技术并非十分拔尖,但口碑很好,粉丝很多,很注重跟患者交流,如对感冒发烧患者,告别时,他都会交代:“回去以后多喝些开水,好好休息,按时服药,这病有个自然过程,刚刚用过退烧药,现在体温下降了,如果又升高不要紧张,如升到38.5度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这是我的名片,有什么情况可以跟我联系。”作为医生告别时,道句“请慢走”,或一个点头微笑示意,会给对方留下良好末次效应。
当然,医生接诊并不是机械地要求这么做,要因人因情况而异,但作为医生,如果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肯定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12 14:29:2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11 13:20: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10 14:10:0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09 11:29:5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漆杰 时间:2025-09-08 10:35:1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9-05 13:44:02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