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研究是我国卫生资源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三年来,我们调查了全国13个省市的二十个县份,收集整理了这二十个县份的一般社会经济情况和卫生服务情况,着重对卫生人力的专业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年龄性别构成情况,卫生人力的城乡分布,各类不同机构之间卫生人力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此外还对卫生人力流动的方向和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本文试图对二十县卫生人力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卫生人力发展的现状、卫生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对今后我国农村卫生人力发展提出设想和政策建议。
一、二十县卫生人力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1987年,二十县共拥有人口1060.02万人,占1987年全国县以下人口8.06亿的1.32%。
平均每县人口为53万人,略高于全国县人口的平均数40万人,但在二十县中,最高的县
份拥有137万人,最低的县份只有人口12.49万人。
二十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一般地代表我国农村人力发展的经济环境.三年来,卫生事业费的增长速度,低于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人的增长,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略高于财政收人的增长,卫生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府财力的制约,尽管农村二十县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但对卫生事业的支持程度,却落后于经济
发展。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农村卫生人力的发展形势并不宽松。我们估算了这二十个县
的社会卫生费用,发现人均卫生费用水平不高,从19脑胞年的人均11.71元,上升为
1987年的人均15.89元。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较,只及1985年全国水平的48%。1987年全国水平的47%。卫生部门的经济条件,制约了农村卫生人力的发展,据统计,1987年,二十县每一卫生专业人员拥有的卫生费用是6593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82%,每一卫技人员拥有的卫生费用是820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每一卫生专业人员拥有的卫生事业费只有1567元,相当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56%,每一卫生技术人员拥有的卫生事业费只有1963元,相当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53%。这些就是我国农村人力发展的基本经济环境,是进行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研究的出发点。
二、农村二十县卫生人力发展现状
(-)拥有量与服务人口
据卫生部统计年报,1987年全国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拥有量水平为2.14人。说明二十县卫生技术人员拥有量水平只及全国县以下技术人员拥有量水平的90·65%。只及全国平均拥有量水平3.38%的57.40%,只及全国城市平均拥有量水平7.21的29.68%。
(二)二十县卫生人力的学历结构
1983年,卫生部组织进行全国规模的卫生人力调查,当时我国卫生部门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分别为8.81,10.39,48.17,32.63,二十县县级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力学历结构达到了1983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力的平均水平,但乡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显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的最大问题是无规定学历的人员所占比重过大。总的来说,两个卫生技术人员当中,就有一个人没有规定学历,在县级卫生机构,每三个卫生技术
人员当中就有一个人没有规定学历,在乡以下卫生机构,每三个卫生技术人员当中.就
有两个没有规定学历。
(三)年龄结构
本科以上人员年龄分布不合理,31一35岁年龄的人员偏少,60%以上人员年龄在40
岁以上,显示年龄结构老化,大专学历人员则集中在31一40岁之间,约占总人数的40%
左右,30岁以下的大专学历人员所占比重们少,70%左右的大专学历人员在40岁以下。
中专学历人员年龄偏低,75%以上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无学历人员的65%是40岁以下
的人员。
利用时间队列数据预测我国农村县及县以下卫生人力损失,队列分析说明.1987年
现有人员为参加工作时总人数的76.07%,1992年,预期将减少为参加工作时的总人数
的65.09%。1997年,预期减少为54.26%,2002年,预计减少为参加工作时人数
的43.51%.如果以1987年人数为100,则1992年减少为85.56,1997年为71.32,2002年
为57.19。
换言之,15年内在农村20县的18560人中将有1946人退出卫生技术队伍,为了保持
现有人数不变,平均每年需补充540人。而农村20县三年内毕业分配人数只有1204人。
这就是说,要维持现有人数,每年尚缺139人,缺口25.74%:需要招收无专业学历的
人员补充。
将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队列系数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队列系数比较,可见两
个队列十分相似,只有在50岁以后我国离退休人员数急剧增加,而外国医师离退休年龄比我国要大一些,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卫技人员的队列变化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队列变化还要小些。
三、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力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变化对卫生人力发展的影响
1、人口数量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可达12.5亿左右。和1987年人口10.8亿相比较,如果其它
困素不变,卫生人力需要量将预计增加15.74%,即从目前的360.8万人,增长为417.58
万,需净增加56.78人。
2.城乡分布
研究县以下农村卫生人力的需要量,必须对今后一段时间人口的城乡分布作出预测。据1987年统计,我国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6.58%,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4.51%。县以下人口下降为总人口的75.50%,乡以下人口下降为总人口的53.33%。县以下人口和乡以下人口不仅相对减少,而且绝对减少。这是我们在研究农村卫生人力需要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估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可达总人口的30%左右。城镇人口可达总人口60%,而县以下人口将少于总人口的70%,乡以下人口将少于总人口的40%。因此,在研究发展县以下卫生人力的时候,要针对在本世纪末占总人口70%的县以下人口;在研究乡卫生院卫生人力的时候,要针对占总人口40%的乡以下人口。
据1987年统计,乡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水平是每千人口拥有1.33人。如果暂且按乡以下人口占总人口40%估计,则维持每千人口拥有1.33人的乡卫生院人力水平,在本世纪末,乡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将会从1987年的761269人,减少为675097人。
3.人口的密集化和非农业化
据1988年全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报道,城市人口的多少,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多少与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口密集交通方便,非农业人口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和卫生知识平均优于农业户,促使这些人口提出更多的卫生服务需求,从而拥有较大的卫生技术队伍。
4.人口老龄化对卫生技术队伍数量的影响
据预测,老年系数将从1982年的4.92上升为本世纪末的6.80—7.50。这就是说,老年人口数将从1982年的5076万人增加为2000年的8629万人。由此而引起的追加服务需求和人力需求是十分可观的。人们利用1984年全国农村地区卫生服务调查提供的年龄性别两周患病率的数据,以及年龄性别慢性病患病率的数据,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效需求法”,预测从1982年到2000年由于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而引起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
从利用“有效需求法”进行卫生服务需求预测得到的数据可见,1982年到2000年,我国农村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由于人口构成的变化,主要变化是人口老年系数的提高,可使两周患病率上升40.89%,使慢性病患病率上升51.68%,预计可使卫生服务需求量增长50%左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可使农村卫生人力的需要量增长50%,其中60%左右是人口数量增加引起的,40%左右是人口构成变化,即人口老化引起的。
二、经济状况与卫生人力发展
经济状况对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与供给均有很大影响。全国农村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显示,农民的人均收入与就诊人次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757)。尤其应注意国民收入使社会卫生费用。财政支出与卫生技术人员的相关性。
农村20县的经济状况,使用国民收入、社会卫生经费、财政支出来反映,其中与卫生人员数的相关性最密切的是社会卫生费用。我们曾经对我国各省市1985年社会卫生经费作过系统估计,各省市卫生经费估计值与各省市卫生技术人员数的相关系数r为0.9148,说明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用经过可比价格处理后的国民收入与卫生技术人员数进行动态比较,相关系数r=0.9233,也显示十分密切的相关性。我们计算了全国29个省市职工人数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相关性, r值为0.9282。
一个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规模的扩大与发展,要受经济实力的制约。在国民收入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要受卫生经费的制约。而卫生经费的地区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职工人数和农民人均收入。如果我国农村地区职工人数占人口总数的%不变,农民人均收入不变,特别是农民人均收入中用于卫生服务经费增加,继续保持农村卫生经费只占国民收入2%左右的低水平。那么,农村卫生人力数量就不可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要改变农村居民缺医少药的现状,必须尽性提高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动员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2000年卫生费用应占国民总产值的5%,并认为这是扩大卫生服务受益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确实是十分正确的。据我们用卫生费用法测算,在本世纪末,农村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最高是每千人口4.01,最低是每千人口2.25人,在3.55—2.36之间变动。
三、医学教育对卫生人力发展的影响
根据农村20县调查的数据,我们推算了近三年向农村分配的各层次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大致可以看出,应届毕业生中,大学生92.5%留在城市;7.5%分在县以下;大专生37.11%留在城市,62.89%分在县以下;中专生49.16%留在城市,50.84%分在县以下。总的来说,应届毕业生中,40.7%分在县以下,59.3%分在城市。
占人口总数24.42%的城市人口分配了92.5%的大学生,37.11%的大专生,49.16%的中专生;而占人口总数75.58%的县以下人口,只分配了7.5%的大学生,62.39%的大专生,和50.84%的中专生。1985—1987三年新补充的卫生技术人员中约有12.88%的人员是没有系统学过专业知识的。
所以,要想能向县以下分配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就应当设法从县以下招收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是,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县以下的知识青年面临严峻的竞争,县以下的中学应届毕业生升学率明显低于城市。目前实行的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举办适合农村需要的大专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益偿试。除了下不去的问题外,还有一个留不住的问题,卫生技术队伍大量外流、倒流值得重视。据20县提供的情报,从1988—1987年,分配到县以下单位工作的,返城率分另是大学本科22.66%;大专20.98%;中专21.85%。
在1988—1992年,如果仍按现在农村20县的接收比率和流失比率,预期大学生有24.65%会流失;大专生的23.65%会流失;中专生的25.09%会流失。
卫生人力的经济的可能性为每万人口23.6—35.5之间。
四、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卫生人力质量的影响
为了衡量卫生人力的质量,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系数,给大学本科学历的卫生人力用5分加权;给大专学历的卫生人力用3分加权;中专学历的卫生人力用1分加权。然后可以求得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卫生人力质量系数。
例如,卫生部1983年全国卫生人力调查,共调查样本1,448,383人,其中本科生以上人员占8.74%,专科生占10.39%,中专生48.17%,无学历人员占32.63%;1983年全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5.3万人,推算应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286589人,专科生337986人,中专生1566970人,无学历人员1061454人,用计算公式:(大学程度人数×5+大专程度人数×3+中专学历人数×1)÷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卫生人力质量的系数,则可求得1983年全国卫生人力质量的系数为1.23,1998年为0.85。
我们运用“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队列法,预测全国卫生人力发展,并预测全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卫生人力质量的影响。经过年龄移算,我们求得到1983、1988、1993、1998四个时期全国卫生人力中,各规定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预测值,以及估计的最高可允许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预测值,最高的可允许的每万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意思是说,如果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超过这最高限,卫生技术人员的质量要低于1988年全国平均水平(1.3211)。
我们的计算到1993年,全国卫生技术队伍的数量不宜突破470万人,否则,卫生人力的质量系数可能会低于1988年的水平;到本世纪末,为使我国卫生人力的质量能维持在1988年的水平。卫生人力总数不宜突破500万人。如果用每万人口的拥有量来表示,那就不能突破下列水平:1988:34.25; 1993:39.3; 1998:46.04。
1987年我国县以下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队伍为21;而20县卫生技术队伍的人力资源质量系数为0.85。这就是说,在1987年,我国农村地区的卫生人力拥有量是全国1983年水平31.74的0.66;人力资源质量系数是全国1983年水平1.23的0.69。
如果说全国卫生人力在1988年的最大可容许拥有量为46.04的话,则农村人力的拥有量的最大估计值似不宜突破每万人口30.0人。
五、综合平衡分析
现在,我们对上述发展研究归纳如下:
1.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的老龄化,要求农村卫生人力增长40—50%;从2.14‰增为3.0—3.21‰。
2.由于人口的城镇化,非农业化,特别是非职工人数的增长,要求城乡卫生人力从1987年的360.9万人增加为本世纪末的620万人。
3.农村卫生人力的队列分析预测,到2002年,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力的拥有量为26.1%。
4.使用卫生费用法计算农村县以下发展卫生人力的经济的可能性为每万人口23.6—35.5之间。
5.医学教育提供的毕业生人数的发展预测:全国最大可容许发展规模为本世纪末600万人,县以下每万人口最大允许拥有量为30人。
六、建议
1.实行资格考试制度,控制无规定学历人员盲目流入卫生系统
凡从事医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行医资格,经过资格审查与考核、考试;凡是从事卫生服务的机构其卫生技术队伍的素质,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符合规定学历的人员不得低于一定的比例。
在制定卫生服务法的同时,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经过专业资格学习的大中专学生要经过资格考试,未经过专业资格学习的人员,经过业余进修,自学考试,也可以同等学历通过资格考试,取得从事卫生服务的资格。资格考试的权力属于国家,应由国家教委,省教委负责组织,卫生部门可以协助配合,以保证资格考试的质量。
2.巩固与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工作
提高卫生人力的技术素质,增加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能只靠一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依靠大力发展常规的医学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在职卫生技术队伍的进修教育。
首先,建议各地卫生厅局将职工进修教育经费从事业费中单列出来,作为专项拨款下达,建议在每年可供分配的收支结余形成的专用基金当中,单列一项人力发展基金应占当年可供分配的基金总额的5%,从经费上保证人员进修。其次,进修教育人次,应该作为目标责任制的必需考核指标。
所有的医学院校,尤其是部属的医学院校,都应建立进修教育中心,成立进修教育机构,承担进修教育任务。各省市的卫生职工医学院都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师资队伍,把进修教育认真抓好。最好在每个市或地区,分别建立进修教育中心。依靠当地卫生学校和中心医院,与省一级医疗中心,医学院校联合办法。中等医学教育要形成网络,每所中等卫生学校可以与一定数量的县卫生学校建立总样与分校的关系,充分发挥县以下当地的技术力量,利用县医院的实习条件,实行在职和半脱产的中等专业进修教育。
3.改革现行的常规医学教育招生、培养和分配办法
现行的医学教育招生、培养和分配办法必须改革。要向农村、工矿企业、老少边穷地区的知识青年广开学门,优先录取,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应该设置适合初级卫生保健需要的新课程,使学生的技术素质,更适合基层保健需要。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医学专修科应该以通科教育为主要方向,培养适应基层,特别是适应农村需要的多面手。基层卫生保健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该分配给农村,也应分配给工矿企业、农村企业,使这些能够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发展卫生事业。否则,这些企业同样会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在农村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倒流返城。
卫生部门要主动地帮助工矿企业解决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问题,通过多方集资共同培养基层适用人才。
本文是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课题研究报告(摘要)之一,发表在《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文集》上。本文发表在《卫生软科学》杂志1991年4月
本文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卫生部教育司于1990年6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卫生人力政策研讨会》。卫生部教育司聘请杜乐勋作为专家参加研讨会担任会议四主席之一,并准备发言。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