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新医改
医改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简称,新医改是我国相对于“旧医改”而言近期推行的新的医疗体制改革。
“旧医改”是泛指1985年以来以市场化为特征的医疗体制改革。标志性的方案有1985年和1992年的两项政策。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旧医改是在“市场经济”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改革,其鲜明特点是提倡充分的市场化和商品化。2003年SARS在中国的暴发流行显现了旧医改的漏洞。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医改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医改从总体上讲不成功,从而开始了对旧医改的反思。
新医改的探索始于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的成立,2007年年初,医改协调小组委托6家研究机构对医改进行独立、平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后来研究机构增加到9家。同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分别在南昌、天津召开医改座谈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讨论医改方案。2008年10月14日,以“四梁八柱”为主体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在网络上征求意见。2009年1月21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新医改方案获得原则通过。
2、新医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1 从政治环境看新医改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
新医改是在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新医改方案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新华网,2007年11月12日)。新医改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从政治视角抓住新医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问题。
2.2 从社会环境看新医改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
自2003年SARS暴发流行之后,人民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原有医疗体制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新医改方案提到当前医疗状况: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具体的社会表现在医患关系的对立和不断恶化。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结果显示:患者有22%认为医疗费用过高,10%认为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差;医务人员有37%认为责任太重、择业环境差,26%的医务人员曾经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新医改不仅要解决患者的基本人权即就医问题,而且一样要解决医生的基本人权即执业安全问题,不论何种角度都说明新医改应该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
2.3 从经济环境看新医改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图1所示,人均GDP从1980年的463元增加至2005年的14103元,人民基本解决了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需要问题。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图2所示,虽然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人们已经走向对健康保障等安全需求层次。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医疗体制应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跟随经济环境的变化,医疗体制围绕人们经济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决定了新医改的核心是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保障权,即新医改中提到的“以人为本”问题。
本主题由 菜小米 于 2012-9-13 17:05 移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