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类医院扩张,医疗资源出现显著过剩。即便如此,公立医院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于是,病源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谁能掌控固定的病源渠道,谁就可以在这轮博弈中胜出。
困境之下,社会办医疗机构又如何能找到新的获客突破口,或掌控一个可靠的病源获取渠道呢?
2017年,我们原集团正式延伸医养产业。我们的方向主要是社区居家养老,口号是“HK医养,医养到家”,就是首先由医养集团旗下养老公司承接医疗集团旗下医院所在地的大量社区养老站点,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导入我们的特色延伸项目——上门医疗服务,做社区和居家的医养结合,我们称之为“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
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是这样的:中国的养老模式是“9073”(或“9064”),就是97%(96%)的老人都居家或社区养老,只有3%(4%)的老人才能在机构养老。我们现在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显然,机构医养结合易做(只要在机构里植入一家医疗机构即行),而社区或居家医养结合难行。而且,只有社区或居家医养结合做好了,才是真正做好了医养结合。
基于此,我们就力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并把它定位为“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就是把我们大量的线下医院的医康护资源通过一定方式,植入到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人中去,让他们居家和社区养老同时,能够得到医疗服务。而,另一方面,我们大量的线下医院,也需要病人,我们在做社区植入式医康护服务的同时,就建立了广泛的老人和病人资源库,动态掌握了社区居家老人的身体状况,在为老人提供养老与医疗的闭环式服务的同时,更是为医院做精准营销,第一时间可以把需要到院就诊且医院又能接诊的老人第一时间送来医院。
2019年,在省卫健委的特别支持下,我们还建设了省内第一家独立设置的、专门用于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线上诊疗服务的互联网医院,从而开通了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线上线下诊疗的“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闭环式服务,当时媒体称之为“杭州模式”。该项目当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层面很多领导的认可。一时间,政府、老人、医院,多方面皆大欢喜,老人得到服务,政府感到满意,医院获取患者。只是后来因为集团其他方面的问题,项目被迫终止,令人唏嘘不已。
今天,我想在这里再一次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同行,郑重建议推行这个项目,一则可以延伸医院价值链,延伸医养结合服务,而更为直接的,是可以为医院精准高效获取患者。那真的是一项“名利双收”的事情。
曾写过一篇短文,《医养结合:社会办医事业与生命的双重延伸》。文章同样建议我们社会办医要做医养结合,并进一步建议,在医院周边去承接一些社区养老站点,按要求做好社区居家老人养老服务的同时,为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医疗服务,最后为医院导流客户,把社区养老站点做成医院精准转诊病人的桥头堡。
然而,自行承接站点,当然好,但有一定瓶颈。一方面,不像我们那时社区居家养老站点建设刚起步,接入容易。现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站点布局基本饱和,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你要接盘,已经不易;二者,自行承接站点,建设运营尚需投入,包括硬件、精力,以及养老服务专业能力的培育。
所以,眼下低成本、低门槛、短平快做这项工作的最好方式,就是寻找合作,与医院周边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立医养结合合作。达成共赢、多赢。
先看可行性。
目前在做社区养老服务的供应商,基本没有自己的医疗资源和提供医康护服能力。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延伸医康护服务,无疑,他们是欢迎的,且求之不得;而作为这些站点的举办方,街道社区和民政部门当然点头称誉;而最大的受益者,是社区老人,尤其那些需要医康护服务的老人,这部分老人约占社区老人的60-70%,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医养康护闭环式服务,很多老人会感动的,甚至平时照应老人时间精力有限的老人家属。以上诸点,不用怀疑,因为我们都经历过了。
所以,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周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意义重大,价值很高,无疑是可行的。
按照一般性,65岁以上老人的住院率(每年的住院比率)应该在20%以上,80岁以上老人的住院率达到30%以上,城市发达地区则更高。而这类病人,绝大部分都是慢性病复发或急发,一般医院都能承接。显然,对医院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户池。不难测算,一般一个社区养老站点的老人在1000-3000之间,我们原来下面更大的5000-7000也有。平均一个站点按2000老人、住院率按25%来算,那么一个站点,理论上就可以有每年500位老人住院,如果我们与5个站点建立合作,每年就有2500位目标客户,每位患者按10000元费用,就是2500万。当然,即便不是全部患者都可以接得住,至少60%以上老人患者可以接住没有问题。
接下来就是,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怎么做?几年的实践,从健康建档、老人分类、精准管理、闭环服务等方面,我们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板和规范。如有同行有兴趣做,不妨另做沟通以获取。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7-02 10:51: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7-01 11:26:5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6-27 15:02:4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6-26 23:30:2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6-24 16:06: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3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