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好几位正在读中医专业的本科生交流了下未来的就业,整体感觉他们处在三种状态里:
根本没想过就业这件事,觉得还早,沉浸在校园美好生活里。
有一点就业意识,开始为了进公立医疗机构做考研读博的准备。
感觉很迷茫,不想读研,进不了公立医疗机构,不知道怎么办。
以上三种状态都是不理想的,今天就重点交流下中医学生特别是读本科的是否应该为了进公立医疗机构去考研读博?
笔者的立场很明确,对90%的中医本科生来讲,没有必要为了进公立医疗机构去考研读博,原因有:
1、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除了认老中医和“民间大神”外,对高学历的中医毕业生是不怎么认的,核心原因是什么,需要大家自己去理解清楚。
2、公立医疗机构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正在逐年下降,下面看看具体数据就会明白。
2015-2020年:
公立医疗机构年均招聘中医毕业生约 3万-5万人,吸纳比例占当年毕业生总量的60%-70%。
增长动力:基层中医馆覆盖率提升(2017年《中医药法》实施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岗位需求激增)。
2021-2023年:
招聘规模增速放缓,年均约 5万-6.5万人,吸纳比例下降至50%-60%。
原因:公立医院编制限制、民营中医机构(如连锁中医馆、互联网医疗平台)竞争分流。
2024年(预测):
招聘规模可能小幅增长至 6万-7万人,但增速低于毕业生总量增长(2024年毕业生或达12万人)。
政策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中西医协同”试点可能释放新岗位。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公立医疗机构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是逐年下降的,而且现在大部分流向了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进公立三甲医院的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你现在读中医本科,5年后、8年后进入好点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要求是什么样的?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当然,很多过来人会告诉你,能进公立医疗机构就进公立医疗机构,不用担心病源,有练手机会,不用担心坐冷板凳。
这句话听起来没错,但这句话有个核心前提是“能进”,其实已经告诉大家能进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再说,在医保紧缩的大背景下,公立医疗机构的日子跟过去截然不同的了,公立医疗机构的红利已经没有了。
3、未来,中医专业学生真正的就业市场在哪里?我觉得有两个:
一个是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如中医馆、中医诊所以及中医相关的健康管理机构。
目前来讲,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全国约8万家左右,离30万家距离还很远,需要大量的中医专业人才进来。
另外一个就是海外中医市场,这个市场在未来的爆发力可能颠覆我们的认知。
按全球80亿人口来讲,至少有50亿人没有体验过中医服务,市场空间巨大。
4、面对这种就业趋势,中医专业学生应该如何做?
第一,得尽早放弃(少部分中医学生除外)为了进公立医疗机构而去考研读博的幻想。
第二,要深度了解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和海外市场对中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
要以始为终,早做准备,如早跟诊临床、学好英语取得国外中医师资格证书、学好针灸推拿艾灸技术等。
中医学生比的不是好高骛远和远大梦想,而是在学校的时候能扎实的做对那么1-2件事,一步对步步对,一步错,可能就是步步错。
第三,早点打造个人IP,有自己的流量池。
IP的本质是让大家懂点商业常识,今天的中医大部分是缺商业思维的,需要适当的补一补。,当然,如果你能用现代商业文明的东西来改造中医,那就更牛逼了。
第四,要坚信中医的未来,少与悲观者共鸣,多与乐观者同道。
悲观者眼里都是现实和他人的残酷、不公和阴暗,除了抱怨就是沉沦,乐观者才是改变自我和现实的潜行者。
第五,心态比技术和能力重要。
年轻的时候,稍微修炼下心态,心态好就不会东倒西歪,心态好就容易看见光,心态好才能常遇贵人,心态好,再烂的选择和牌面都有扭转的机会。
一个心态不好的中医医生,是极容易被带偏的,如最近有一位青年中医博主写了篇《体制外青年中医的坐诊危机》赢得一堆人欢呼,你静下心去分析判断下,这些欢呼的人90%以上是不是中医领域的失败者。
第六,要找到自己在中医领域的榜样。
中医领域最佳的榜样就是那些赚到大钱医德口碑又好的中医医生。
你问下自己,认识几个年收入500万以上的中医医生,去看看他们的成长历程,总结下他们的成功经验,你就明白你应该怎么做了。
第七,跳出中医行业学东西看问题,多关注下那些发心好、认知比你深的博主,如钟一嘉老师,从他们的内容和认知汲取营养,早点了解中医的真实世界,乐观面对。
第八,学会尊重和珍惜别人提供的机会,懂得价值交换。
你去别人医馆上班,要工资待遇、要成长空间、要技术培养、要病源、要尊重、要凌驾于医馆生存之上践行你的光辉医德等等,都不是问题,但请拿出你等价交换的筹码,不能一味地要而什么都给不了别人。
中医专业是非常好的专业,是真正能学到一技之长的专业,是最能够抵抗不确定性世界的专业之一,我们应该对中医保持足够的激情和自信,打开视野和格局,从传统中医的牢笼中走出来,你就会发现,原来中医的广阔天地并不在公立医疗机构,而是在中医馆和海外,在离大家最近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19 14:09:5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19 14:08:1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19 14:05: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8 16:47:3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7 17:58: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5-04-17 16:37: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