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正式推出市场前,关于是否增设一个功能,一度引起内部剧烈争议。
因为这个功能看起来华而不实。
只是人靠近后,特斯拉门把手自动感应伸出。
感觉一个小把戏而已。
这个功能在当时看起来确实很没必要,也增加很多成本。
不仅是生产制造成本,还有时间成本。
但事后,证明这个可感应门把手,是奠定特斯拉奇迹的一个重要把手。
就如同有的汽车为了彰显豪华,而特地设计关门时的闷响。
当然除开营销,很多成功产品都有实用和必要功能和设计。
比如苹果的静音键。
再比如微信的朋友圈。
微信的朋友圈,很多都已默认是微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朋友圈是微信诞生后13个月的新功能。
只是这个功能应用极广,已经让人模糊记忆,认为这就是微信与生俱来的存在。
朋友圈自诞生就是微信的高频运用。
特别医美人,朋友圈一直是个重度使用场景。
不仅仅方便自我展现,也是为了营销宣传。
在很长一段时间,朋友圈经营也是医美机构日常工作的重点。
细致一点的机构,会分人设,会打标签,会慢种草。
从品牌建立经营到客户成交服务,无所不包。
朋友圈发什么?
都会针对不同时间,不同标签客户,不同场景活动有不同内容。
对朋友圈的研究,医美一度和微商都可相媲美。
当然还有些机构,更加简单粗暴。
要求所有内容,全员必须转发。
虽然这确实对营销部门有支持,但焜哥一直对此持有保留意见。
因为焜哥认为,自己机构的一条链接、一份海报、一段视频。
如果自己员工都不看,都不发,那很难说是有效的内容。
衡量内容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焜哥认为是能否先打动自己,再就是打动客户。
就像衡量一位医生的重要标准,焜哥认为是自己会不会选,会不会推荐自己亲朋选。
当然,关于医美如何内容,曾经说了不少。
今天主要聊聊医美人的朋友圈。
前不久,一位被离职医美人的朋友圈在行内转发。
大意是,老板突然跑路,拖欠大量客户欠款直接关门。
而这位医美人,不仅被欠薪,自己要去冲裁。
还得与供应商沟通相关事宜。
所幸,她得到供应商的理解。
整个事情像极江南皮革厂黄鹤跑路的故事。
曾经听了十年的段子,变成医美当下的现实。
让医美人一下回到现实之中。
能体现医美人现实,莫过于他们的朋友圈。
经常发产品的医美人,多是上游厂家人员。
厂家医美人的朋友圈必须保持频繁更新。
除了完成宣传任务外,也是销售的必要。
也许多发一条,就会多一条成交。
特别是换工作阶段,更要增加朋友圈频次。
让新产品信息润物细无声传播到机构。
不过这也多见于厂家的销售市场岗位。
一般品牌部,管理岗,没有直接销售任务。
朋友圈也不会那么频繁。
他们的内容更多可能就是软文。
这一点和机构很像。
大部分机构的职业经理人,特别是高管级别。
朋友圈要么都是机构的软文和广告。
要么直接三天可见,不见内容。
毕竟身处高位,不仅要对老板负责,也要对员工负责。
上上下下更是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可能无意中发一个朋友圈,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都会引起无数猜忌和揣测。
被人或有意或无心的解读,无端引起更多纷争。
所以医美的高管,也如同上市企业的管理层,很少更新朋友圈。
或者说,他们每一条朋友圈都经过深思熟虑,且大都会有的放矢。
与之相反,医美销售岗的朋友圈需要经常保持更新。
因为每一条内容,都承载着具体的内容。
虽然很多人都忘记这个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长久以来变成一个习惯动作。
不过总体来说,有比没有好。
保持更新,总比什么都没好。
分标签定向传播,很多机构确实做不到。
但是最少要做到信息的统一。
千万别,同一家机构,对同一件事情,说法完全不同。
这可是信息传播的大忌。
当然,现在很多机构都还是惯性传播,习惯等着营销企划部统一安排。
一些机构孱弱的营销部门,并不足以支撑整个机构信息的传播工作。
所以也就只有抄。
抄同行。
有时甚至一字不漏,一个画面不改的抄。
抄往常。
过时的宣传,一再重复使用。
这里要注意越来越严格的法规管理。
朋友圈信息不是法外之地,曾经的内容现在可能不再合规。
还要注意,发送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晒针剂摆件,晒产品盒子堆积如山。
这在当时可能是晒给股东看。
可能是晒给老板看。
也可能是晒给同行看。
现在继续如此展现是否合适。
当然,也有可能目的是遵循马太效应,充当信任背书。
或者营造出饥饿营销感。
但在当下,客户是否为此买单?
是否会轻易相信,这也值得考虑的问题。
总之,晒没问题。
要注意背后目的和任务。
这一点,渠道、圈层以及一些新医美人,新医美机构,都做的比传统直客医美好。
因为前者更主动,更是为自己负责。
说利益也好,说主观能动也好。
前者的内容更真实,很多都是来自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常常都是事实和过程。
而反之传统直客医美,往往都是结果和结论。
从感官上,前者更能打动人。
因为前者更像个体在对话,更像人话。
所以能更被人听见。
当然,不论什么类型的医美人。
机构老板的朋友圈一般更频繁。
这里的老板既有大老板,也有股东合伙人。
不过常常是一线面对客户的股东,朋友圈更频繁。
相比医美高管,她们对朋友圈态度更积极,更高调。
当然,这也是主人翁精神的具体表现。
不过有个诡异现象,很多医美人,特别基层员工,都觉得老板的朋友圈内容很假。
但焜哥实际接触后,发现她们大都对自己所发内容持有积极相信的态度。
无论是他人的链接,还是自己的感悟。
主打就是一个真诚。
有一些医美人,觉得那些吐槽的朋友圈,才是真诚。
这就有一个奇怪的共性。
一般以技术吃饭的医美人,往往吐槽内容更多。
这里不仅仅指医务,其它需要技能力的岗位也是如此。
且对这种吐槽,大多数医美人都能接受。
认为这就是技术人员的另外一个特点。
但这个特点,一般等他们职务升迁后,也会慢慢消失。
这个时候,他往往也完成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化。
这也从侧面解释,老板们的朋友圈为什么都很积极向上。
为什么都像鸡血一样。
因为管理层需要带团队,所以不允许公开场合吐槽。
特别是被员工看到的吐槽。
而医美老板,则不仅仅是不允许吐槽。
还必须从内心开始乐观积极。
因为在激烈的医美竞争中,老板不允许软弱。
市场也不允许软弱。
那些软弱的老板,在医美竞争之中,注定不能生存。
软弱,也就意味着自我放弃、自我淘汰。
医美老板,被禁止软弱。
医美老板,也不允许软弱。
关于这个话题,焜哥有很多故事和分享。
但此时,只想送给医美老板。
不被允许软弱的医美老板。
送给他们一句话。
因为相信,所以相信。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所以做到,所以相信。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08 14:07:5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芸朽 时间:2025-07-04 11:29:0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7-02 14:12:1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6-30 13:44:0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5 10:04: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3 17:15:42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