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美微信群出现这样一条消息,宁波地区出现厂家授牌被处罚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全国医美监管加紧的情况下,这应该是既定日程上的“佳肴”,是否意味着被“上游产品”所垄断的医美行业,在各种艰难困苦之下是否能赢来自我的涅槃?
回顾医美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上游厂家对医美的发展与技术的提升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游厂商直接或间接几乎承办了医美行业99%大小学术会议及院内培训,其核心的目的是销售自己的产品,推广此产品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技术推广等,进而形成业内的共性认知树立品牌的权威性。
授牌形式就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捷径。授牌一般分为三个维度,机构授牌,医生授牌、咨询师授牌,其目的还是增加产品权重及营销的噱头。
机构授牌背后的逻辑一定依托于产品的销量,比如,分为合作机构、金牌合作机构、白金合作机构、钻石合作机构,有官方网站查询(以上随便举例,如有类似纯属巧合)。这种授牌从逻辑上分析是属于合规合法,有一个前提是你要公示等级划分的条件及细则。
现在部分电商平台需要提供机构认证、医生认证环节,提高权重为营销服务。这样的行为从广告监管、医疗监管的角度是否构成违规行为,如果构成所处罚的相关依据又是什么?
根据2021最新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所示:
本次新规指南的用词界定非常的广泛,媒介大家都很好理解,形式就涵盖了人介绍人(直接好听点就是老带新,也有可能是医美中介/间接就是医美中介的二级分销)。其中,最难的就是《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审批非常难!
其中,2021最新版《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第八条,释放出很全面的信息,机构授牌的目的是“误导或促进消费者成交”稍有不慎就会被认定为虚假医疗美容广告。
如果说机构授牌无可厚非,那么医生授牌是否具备可行性。一般上游产品厂商都有属于自己的医学部来辅助产品销售及专业解析,也会联合国内外”顶流“专家进行全国区性专业技术培训或区域性技术培训,针对培训合格后的医生进行“授证”及官方网站公示等。
从医疗属性上分析:这种“授证”在销售产品的背后驱使下,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严谨性值得怀疑,一两次简单的培训其实很难掌握核心技巧,但是医美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不断地重复。
从监管角度来看,这种”授证“是无法得到认可,但往往更容易被夸大营销,起到误导消费者的作用,未来有可能成为监管的重点领域;
如果一个医美注射医生不在技术与美学领域创新,看着满屋子里面摆放一些厂家的”XX品牌注射指定医生“证书”洋洋自得,你应该感谢你所属医美机构的实力给予你的赋能,假如有一天这些标签被撕掉的时候,你的内心一定空荡荡,因为欲望同时也被顺带走了,这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附加值,千万不要成为负担。
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带一个小和尚去化缘,路过一条河流,老和尚看到一个妇人被河流阻挡无法过去,就走上前去把妇女背过河去,旁边的小和尚把一切看在眼里无法平息自己内心的矛盾。晚上化缘回到寺院,老和尚看着心事重重的小和尚问:有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纠结?难道是早上师傅背妇女过河的事情么?小和尚一下子脸红了。老和尚语重心长的说: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糊,师父仅仅把妇人从河这边背到那边早已放下,而你却是把妇人从早上背到现在,大义不拘小节,“心 中‘无’物,才能有‘佛’”。
咨询师“授证”环节,这个就不分析讨论了,参加一次培训所赋予的证书,仅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上游厂家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从产品为王到技术为王的过度为下一阶段,从技术为王到需求为王的再下一个阶段。
现阶段产品为王的时代特性非常显著:利润都被上游厂商所赚取,通俗一点就是都为上游厂商打工。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举例如下:
1、早期产品的稀缺性所致,医生对技术的渴望性,物以稀为贵,养成了这种惯性思维;
2、“包养”文化的滋生,医美会销技术交流等几乎被厂家所垄断,全程服务让医生名利双收;
3、强大的销售体系的侵蚀,医生缺少技术的探索,缺少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缺少服务顾客的流程思维……导致随波逐流。
4、C端顾客的错误教育,注射买玻尿酸,瘦脸买肉毒素,隆胸买假体,医生的技术都是附加品,言外之意就是免费用。甚至,部分厂家竟然堂而皇之地去进行价格管控,低于XX价格就要下架的豪言壮语:为了保证机构利润等。缺少技术体系的支撑,再好的产品都会失去它的核心价值。
很明显上游产品属于医美耗材,无法给顾客提供直接价值,仅能给顾客提供间接价值,并且产品不具备唯一不可替代性。而大部分医美机构的毛利润就是销售价减掉进货,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未来的医美机构非常的艰难,APP平台的流量教育、上游厂家的营销教育,如果你没有个金刚钻,在这种思潮下的顾客你能接地住才怪?不改变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呢?
5、职业经理人的频繁交替,让医美机构只喜欢刷流水,而失去了相应的传承,一朝天子一朝臣。老顾客被一洗再洗,何谈忠诚。
………………………………………………
任何一种事情的瓦解,是多维度的腐朽导致。
下一个阶段即将迈入技术为王,进入这个阶段有两个必要前提
1、消费者的觉醒,已经明白产品为王的底层逻辑,具有自我的思考逻辑。比如,消费者知道竞价原来也是广告等。
2、医生技术相对稳定,薪资结构相对均衡,安下心来努力钻研,比如,像台湾、香港地区等;
3、医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坚持搜集相关的临床案例,来验证理论体系的正确与否,你看我们所翻译的优秀著作都是医生近20-30的临床总结极具实战指导意义。
4、部分成果的转换会被大机构作为标准化去量化生产,进而催生更先进理论与实践的更迭。
为下一个阶段:需求为王
更先进的产品材料、更成熟的技术体系、更科学地美学设计只为打造更科学地评估体系,从金字塔顶端开始满足定制化地需求,随着时间地推移在被普及化,再次更新,再次循环。……
所以,美容医生除了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之外,还应该有良好、健全的自我修养,包括哲学理念、人文思想和美学观念等。
来源:医美现象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8 10:12: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8 10:00: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27 17:49:3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27 15:06:1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7 14:40: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4-27 10:06:35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