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中医馆有两种扩张方式,要特别重视第二种!

22年08月28日 阅读:13789 来源: 蒋小富原创 IP属地:广东省

  中医馆的扩张有两种方式,要特别重视第二种扩张方式!


  第一种是横向扩张。如不断地开医馆,或者把自己的资源对外输出。多开医馆这种方式,目前来讲是最主流的,但也是效率最低的,受制于模式的不可复制性、优质医生资源的稀缺、品牌影响力弱等因素。而对外输出资源特别是技术解决方案,又受制于技术项目化产品化的能力、政策限制、运营团队组建、医生配合度等因素,发展缓慢,属于刚起步阶段,未来可期。


  第二种是纵向扩张。即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打通,根据目标客户需求进行项目化、产品化,通过直播、内容运营、IP打造等方式实现推广和销售,以项目+服务或者产品+服务的方式满足不同渠道、不同客户的需求。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儿科、妇科、女性健康养生调理等领域,特别是中医儿科,如果没有找到好的模式,与其多开医馆,不如通过线上运营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今天,我们医馆一定要重视线上渠道的经营,他不是引流几个客户、卖点产品那么简单,他是我们医馆进行纵向产业链延伸、整合、创新、推动的核心,也是我们医馆实现中医生活化的核心路径和场景,更是我们医馆适应从医到养捕捉客户需求变化、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品类、打造品牌的核心,毫不夸张的说,它具备一切的可能性和无线的扩张性。


  所以,今天我们医馆创始人,一定要对线上运营探索给与足够的韧性、时间和试错空间,在运营组织架构上,一定要去进行调整,采取线上统领线下的模式来做。一定要避免把医馆线下的诊疗和服务搬到线上,最好根据线上场景特点和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看不到的竞争对手才是最可怕的竞争对手


  医馆行业的竞争,一定不是医馆干掉医馆,而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跨界者干掉“医馆”。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主张过度向同行学习。


  如固生堂用资本手段攻城略地,成功上市,某种意义上也是跨界成功。再反观同时期拿到融资的那些医馆,有些整天大谈中医文化和情怀、传承,到处作秀,碰到老中医一副奴才卑劣的样子,说些毫无底线的谄媚之语,既感动了老中医也感动了自己,唯独医馆经营的一塌糊涂。


  看一些医馆行业的培训课程,说实话,还在用15年前的营销体系和套路在玩,如在医馆里面搞什么膏方节、冬补节、花茶节,每年搞来搞去,辛辛苦苦搞10年,每年能卖个200-300万的健康产品就不得了,而且永远没法突破。试问,年年这么开展营销计划价值何在?如果搞不清楚客户需求有什么变化,医馆的增长空间在哪里,未来市场在哪里,突破方向在哪里,学这样的营销套路无异于慢性自杀。


  7-Eleven创始人说:“跨领域竞争的时代,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业界或业态,竞争对手经常会冷不防地从某个毫无关联的领域中现身。换言之,现在是不同领域的企业间较量产品与服务的大竞争时代。同时这也是无需关注同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而中医馆过去的市场运营体系和增长数据来看,某种意义上把馆长考虑的事当成了市场部考虑的事,最后结果就是不断错事市场发展机遇,一旦市场周期更替,最容易被淘汰掉。


  今天中医馆,是延续过去单纯的诊疗定位还是大胆探索,寻找出引领未来的经营方式和运营模式,都是由创始人来决定、推动和授权的。医馆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否容纳创新思维,是否愿意在创新上进行持续投入,都是由创始人基因决定的。


  在7-Eleven,有一支被称为店铺创新团队的机动部队,主要职责就是摸索未来便利店的经营方向。


  这个店铺创新团队由二十至四十五岁的新人与公司中坚力量组成,每天需要出发至各种不同的现场,例如通过考察住宅设备展览会这种乍看之下与便利店毫无关联的地方,想象未来的餐桌文化等等。如果把便利店比作“可可”,创新团队就需要找到类似“黄油”或“文库本”的事物,吸收意外的灵感,从中摸索出未来的便利店形象。


  7-Eleven放手让创新团队随心所欲地研发产品,随心所欲地为创新烦恼,即使最终失败了也无需负责。同时7-Eleven创始人严格要求公司管理层:“你们有任何想法也决不能对创新团队说出口。”因为7-Eleven创始人希望店铺创新团队的挑战不受到任何历史经验的影响,这样或许能创造出与当前便利店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


  没有探索试错韧性,就没有未来


  今天中医馆,是延续过去单纯的诊疗定位还是大胆探索,寻找出引领未来的经营方式和运营模式,都是由创始人来决定、推动和授权的,医馆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否容纳创新思维,是否愿意在创新上进行投入,都是由创始人决定的。


  所以,与其把医馆当做医疗机构,不如把医馆当做大健康企业,与其把医馆当做大健康企业,不如把医馆看成快消品企业,也许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阶段,就是主流。


  全运营时代,给了外行进入中医领域的最佳时机


  民营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馆全域运营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变现模式和变现方式将出现重大变化,这对于擅长流量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的投资人来讲,是进入医馆领域的最佳时机,原因有五:


  1、不少拥有标准化技术的中医人,积极地想办法扩张市场,需要运营方赋能,目前本人接到不少这类需求,更别说正在快速发展和逐步成熟的中医智能AI诊断系统。


  2、任何行业,再复杂的技术最后都会在应用层面简化,否则就被淘汰,这是历史发展规律。如以前的电脑多高科技,现在用起来如同砍白菜般简单,之前汽车是多复杂多精密的高科技,今天已经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并逐步演变到靠软件产利润。中医技术也难逃此命。


  3、再牛逼的技术,没有市场运营能力,其价值也不过是白菜,再牛逼的技术,不能做出市场规模,最后在竞争中只剩被淘汰和遗忘的命运。技术过剩、产品过剩的时代,一切都是用户说了算,而用户说了算的前提是用户对你有认知、有体验。


  4、用户连接渠道、决策模式的改变,支付能力增强,健康消费观念的变化,必将导致医馆变现模式和变现方式的改变,健康养生保健、身心灵平衡、个人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需求将更加突显,过去靠诊疗来被动服务客户健康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难走。


  5、运营不是削弱医生的价值和地位,而是帮医生增强价值和打造个人品牌,助力医生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为客户创造更多的健康价值和优质体验。所以,我们年轻一代的中医医生,一定要对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变化、中医技术发展趋势、运营价值有清醒点地认识,不能像过去老中医那样活在“孤家寡人、唯我独尊”的状态里,尊重和支持你的合作伙伴,就等于成就自己。否则,在中医技术进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越来越被边缘化。


  最后提醒下,是擅长流量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的外行进到医馆领域有较大的机会,不是那些在传统行业持有传统观念难以自我进化、不尊重医生的投资人、土豪和暴发户。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06阅读

医生IP如何打造运营全流程?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3 15:33:03 文章来源:原创

1355阅读

平均3天消失一家!活下来的民营医院,都藏着这 4 个突围密码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

1300阅读

小医馆忙着搞引流和布道,大医馆默默练内功做生态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21 17:07:35 文章来源:原创

1393阅读

口腔诊所,如果不做战略定位,只能深陷同质化价格战!

作者:许海龙 时间:2025-04-21 17:04:50 文章来源:原创

2095阅读

专科医院VS综合医院:未来3-5年哪种民营医院更有发展前途?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19 14:13:06 文章来源:原创

2872阅读

民营医院主动 “断保”:是危机还是转机?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4-18 17:04:18 文章来源:首发

简介
医生IP和医馆运营领域专家,《医生IP运营和进化之道》、《自媒体时代,中医馆客户运营指南》作者。
宣传口号
独立、洞察、跨界、原创,探求中医馆运营管理底层逻辑
职业亮点
对医生自媒体品牌打造、变现模式和中医馆运营有深入地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