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国家医改的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目前已经触及到医疗行业相关各方核心的利益层面。从国家医保局成立,医疗行业最大的支付方强势登场,推行DRGs,医保药品限价支付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到药品4+7带量采购制度以及医疗耗材严格管控制度,再到近期财政部开展的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涉及77家医药企业的药品采购、生产、推广、销售各个环节,其中重点核查销售费用。以上种种举措均表明一种趋势,整个行业的“水分”将逐步挤干,以药养医的时代已步入尾声。
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后,广大一线临床医生的薪酬制度势必发生变化,在后续补偿机制仍不完善的前提下,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受到打击。医务人员从其它的方面来弥补收入的想法和冲动欲加明显。今年春节过后,笔者明显能感觉到,找笔者咨询到社会办医机构做医生的情况有所增加,到社会办医机构行医的话题越来越热,各种事少钱多压力小的谣言满天飞,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都蠢蠢欲动。
的确,关上一道门,似乎又开了一扇窗。近几年,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医,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创业,开办个体诊所等等的政策文件密集发布。各路资本闻风而动,雄心壮志,大势进入大健康产业版块,社会办医的机构迅猛增加,到目前为止,社会办医机构的总床位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公立医院的总床位数,一度引发全行业对医疗管理、营销、企划、运营、医生护理团队等等资源的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薪资水平水涨船高,呈现出严重的泡沫化。
但是,医疗行业是慢行业,在这个与生命,与人的身体和精神打交道的行业,规范、优质和安全的体系要建设起来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医疗行业也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带来更大的运营管理成本和人资成本。
并且,社会办医机构的增长速度和盈利水平远远低于那些高增长高利润的公司。这点是许多盲目跟风的资本始料未及的。而且国内因为长期的公立医院一方独大,导致医疗人才流通速度和效率严重滞后于医疗投资的速度,绝大多数优质的医生护士资源都被编制锁定在体制内。
体制外医疗行业由于多年来的野蛮生长,在市场上并没有培育出大批既了解市场又理解医疗本质的医疗管理和医生护士人才。反而是这些年某系医疗大行其道,其培养的大量“人才”充斥在社会办医机构中,导致这个行业乱象丛生。
随着这些年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在今年,过去那种野蛮生长模式被监管部门重点精准打击,以至于当年那些盲目涌入的大量资本血亏不断,被抓的,关门的,转型的,暂停的,割肉大甩卖的社会办医机构急剧增加,好比波澜壮阔的泡沫化股市千股跌停的场景,一时间哀嚎遍地,社会办医行业的到了剧烈的洗牌阶段,任何泡沫终将破灭,价值终将回归,活下来成了整个行业高呼的口号。
当然,对于那些毫无道德底线,想赚快钱赚大钱的社会办医机构,本来就是危害国家利益,败坏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被清理整顿的确是大快人心,人民群众无不欢心雀跃。正所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告诫体制内躁动的同行们,稍安勿躁。现在的洗牌才刚刚开始,体制外行医的大环境非常恶劣,风险和不稳定性非常大,有人形容是股灾中的千股跌停的开始。先前进入的资本许多都变得非常的急躁,杀鸡取卵。导致大量民营医院经营稳定性差,出来以后可能生存都存在巨大的问题,而且体制外能承接各类三级医院专科医生的平台非常少,没有自身去创建学科和平台的勇气和能力的话,还是要谨慎下决定。
在医疗体制内外生存有截然不同的路径,笔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粗浅的感悟,今后会逐一与大家分享。但是在这两者之中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给自己赋予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和责任,然后围绕着自己的使命,不断的修炼自身的内功,不断的放大自己的格局,通过不断的学习蜕变成长成那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再次告诫大家: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希望出来了的同行们能团结一致,多交流,抱团取暖。想出来的同行,可以与笔者多交流多沟通,找准好的时机,一起去抄大底。我始终坚信,为国家,为行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健康更好的明天,体制外行医美好的时光即将来临。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欢迎后台交流,批评指正。
作者:破茧成群
来源:体制外行医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4 14:28: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22 09:46: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6-19 14:39: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13 13:07:3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6-13 11:27:1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涂宏钢 时间:2025-06-03 17:32: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