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了几集,猴子还是那个猴子,妖精还是那群妖精,特技一如既往的低级,故事情节和经典对白、角色完全固化和脸谱化,结构依旧是吴承恩的总设计,毫无创新、毫无新意,我就纳闷,除了砸了一堆钱,制造了一些就业机会,浪费了大把时间和人力,实在没看出重拍的必要,明知道成不了经典,却不知总局为何要批,影视界为何要甘于平庸和堕落。
感慨的理由来源于N年观看的轰动全球的经典影片《指环王》,看完后立刻有种似曾相识甚至被剽窃的感觉,随即就想到了我们的经典《西游记》,说文化我们更厚重,说离奇我们更有想象力,说经典,我们明代就成书了,我们为何包装不出个全球效应?我主要想探讨的是文化的创新、影响,以及文化的创意和想象力问题。
一.先对两故事的背景、框架、内容做个简单对比
《西游记》主线是懦弱平凡的唐僧与身怀各艺的几个徒弟,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遇到各色奇人,最后到西天取得真经的经历。
《指环王》主线是平凡矮小的霍比特人佛罗多,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遇到各色奇人,要将魔戒扔进末日火山口将其毁掉的经历;
《西游记》的背景是中华文化中传统的天地人佛道魔三界。
《指环王》的背景是西方中土世界的第二纪;
《西游记》是明朝成书的古典名著神话小说。
《指环王》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西方史诗奇幻小说;
《指环王》的大BOSS只有黑袍白袍法师。
《西游记》却有玉帝、佛祖、太上老君、阎罗王一群顶级BOSS,更别说一堆一堆的至今搞不清关系的各色小神仙。
《指环王》的精灵妖怪就那几种;矮人,精灵、咕噜族、树精、大蜘蛛、黑骑士、幽灵;法术和招术更是乏善可陈,也就神箭手、人海战术、投石车、猛玛阵了。《指环王》的大场面也就那几个,一个冈多国就可占故事的1/3;
《西游记》里有多少神仙、怪物和妖怪,没几个人数得清;上天入地七十二变的法术远超指环王编剧的想象。《西游记》是八十一难,超大场面数不胜数。
仅从剧本结构来说,《西游记》显然比苍白无力的《指环王》场面要宏大百倍,精彩程度超越想象,剧情复杂结构和引人入胜程度更是《指环王》无法比拟。但遗憾的是,新《西游记》依旧是弱智的说教版小人书,《指环王》却成为视觉和精神双重震撼的人类文化经典。
二、对故事的挖掘、创新、包装
《指环王》知道故事基础和底蕴不扎实,会全力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挣扎和人性善良邪恶之争,甘道夫法师和正邪主角都是有人性和弱点的,我们依然只有脸谱化的玉帝、佛祖、观音阿姨等一堆模范好神仙、一堆面目可憎的坏妖怪,高大全的唐僧自然没有七情六欲,自打上路,就拒腐蚀永不沾,从未退缩和动摇过,傻猴子只知道;是,师傅!不,师傅!,其他傻徒弟依然只知道“不好拉,师傅被妖怪抓走啦”!这除了敷衍了事的乏味就是大脑的平庸。很侮辱观众的智慧。
《指环王》能在简单平常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挖掘创新,这一部分得益于特技技术,更多的依然是导演团队的大脑和水平。我们的每个妖怪都象复制出来的,每一场正邪大战都象是戏台的程式化表演,也也更象克隆出来的。
《指环王》的每场劫难都牵动观众的心,能否坚持下去,能否胜利,其实每个人知道最终会胜利,但他们的编剧真正用心,把观众带入了剧情。我们在每场正邪闹剧之前,就知道孙捂空必胜,弱不胜,就会有小神仙出现,若小神仙不胜,就会有大神仙出现,最终还是唐僧胜。
看完《指环王》后,我们中国的孩子和年轻人会热衷于争论和阅读写作西方奇幻世界的种族精灵历史,除了老人和孩子,一些追星族,似乎没多少人关注这个新〈西游记〉,也根本没有人对我们这个经典涉及的博大知识有任何兴趣。这个差别更凸显了我们影视工作者的无能,整体文化创新能力的弱智和落后。
三、关于重拍〈西游记〉是否是个阴谋论的推测
依据常识,如果没有创新,很多翻拍应当是被否决的,也联想到目前胡遍乱造的抗战英雄满天飞的热闹荧屏,让中国人数十年甚至百年如一日的,象傻子一样反复观看或阅读一个都能背出下句的影视图书作品,这除了浪费资源和折磨人,基本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还要大家都说好,都感到深受启发,很有意义,那只有一个解释;洗脑!谎言重复一千遍就绝对是真理了。
还有一种可能,精神病院管理人员为省事,会常年累月固定在一个频道,每天,爱看电视的精神病人会过节一样坐在放映室,看到精彩处会高声叫好,会特别满足和幸福,就象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电视剧一样,我们是否就是那群精神病?
当然,如果阴谋论只是我猜测,那结论还是我们的影视制做水平的确够垃圾!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欢迎注册 
本主题由 菜小米 于 2012-9-17 14:44 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