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搜索“要有尊严别学医”,你就会发现有3370条与此相关的新闻,可见“医生尊严”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纵观所有媒体以及评论,主流几乎是都是正面的。一个共识就是:“是气话,也是真话!”
似乎只有《南方日报》潮白的一篇反面报道:“心酸归心酸,愤懑归愤懑,以廖新波先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身份,这声疾呼出现在高考填报志愿即将开始之际,对莘莘学子想必是会产生“负面导向”作用的,苟如此,我认为其言论非常不负责任。”我似乎没有必要与其计较,也许作者处于“特别身份”需要讲一些“官话”。学医者对于前途早已存在的悲观思潮,并非我说没有就没有。为什么不把一种早已存在的思潮客观的告诉涉医者呢?为什么总以“掩耳盗铃”之态“安慰”学子呢?他真的应该到网海中,到医生中多了解目前医生的生存状况。而不是挑起学子对一位直言官员“问责”和“兴师问罪”。为什么不谴责职业医闹者呢?这样的文章比起“喝倒彩者”来说,更缺乏正义感和责任感!如果连学医者和医者都认为我说的是实话的,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羊城晚报》6月9日题目:“要有尊严别学医”是一记深沉拷问
这发自肺腑的一呼,无异于投向社会的深沉拷问。正当高考进行之际,有志学医的考生,会否平添茫然?
事实上,医生被打之事,近年已不胜枚举,以致公众有点麻木。除了网上列举的种种,本报最近就曾披露,4月初,广东省人民医院两天之内就有三名医护人员遭殴;更早一些,深圳某医院爆出医生要戴头盔上班;而医疗从业人员多数不愿子女学医,更已被广泛报道……
医生成了高危职业,难怪主事官员痛心疾首。然而,公众对于这个话题的议论,却有着不同向度的解读。“医闹”行凶必须严惩,医生遭凌值得同情。但愤懑之余也应反思:医闹为何能闹得起来?到底是什么,把医生推向了高风险的前沿?
不排除某些医闹是“职业化”的涉黑违法行为,但医疗冲突频发,却给公众展示了一个难再续“要有尊严,别学医”堪的事实:医患关系失谐。
或许有人说,现今社会,信任缺失,医患概莫能外。但除了求诸人心,是否还有更真切的气穴?如果我们的医院,能享有更多资源,更加回归公益,不必把病人作为获取利益的对象;如果我们的社会机制,能在医疗纷争出现之初,就及时介入,居间协调;如果保障医患权益的法规,能更细致一些,更给力一些,是否类似的不幸,就可以少发生一些?
医生被打,社会之痛。幸运的是,医改大幕已然开启,“公益复归”呼声高扬,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省份也正筹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期望“尊严”永远眷顾医生,眷顾病人。再续“要有尊严,别学医”
同是《南方日报》,却有记者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疾呼”来采访我:
目前医患环境的恶劣导致社会向南方日报记者吐心声,尽管自己和太太都是医生,但女儿就没从医,“也上了一年医学院,看到父母工作实在太忙,最终选择做平面设计,弃医从IT。”作为父亲,他一度对此感到心情沉重,不过仍不得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有尊严别学医,不是我个人感觉,而是总结可网友在我博客上表达的愤怒情绪。”廖新波澄清道。但随即他也坦言,做医生不轻松,的确很难。
再续“要有尊严,别学医”作为过来人,廖新波坦诚地说,“学医难首先表现为社会对医生的不尊重。我不要求人们对医生有‘天使’、‘再生父母’这样至高无上的评价,但愿大家理解医生也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就会犯错。如果没有责任心、不学无术、看病当儿戏,这种医生应该被谴责,出了医疗事故,他们不可饶恕;但如果他们对病人兢兢业业,还是出了差错,病人就应该理解。像上饶事件,社会还有没有法制?兄弟姐妹有错,却往死里打,还有没有人情?”
同时,不仅社会对医生不尊重,制度也不认可,“医生目前收入通过以药养医维持的,医生背了制度的黑锅。”
不过廖新波明确地表态希望有志学医的同学鼓起勇气,坚定信念,医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让人有成就感的职业,希望大家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要因看到目前医生处境而悲观。他鼓励学子,将来学医要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好医生。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11 14:16:13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1-11 13:52: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1 13:52: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1 13:52: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0 17:38:4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10 17:36:33 文章来源:原创